第八十五章 郭李联合84(1 / 2)

就在平原郡(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颜真卿率领民军与燕军进行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时,占据常山郡的李光弼,随着与史思明进入相持阶段之际,渐渐发现自己居然走进了泥潭,陷入了困境。交战初期,李光弼表现出了上佳表现,打得史思明狼狈不堪,致使对方退缩到燕军行营处蒿城、九门等根据地,不敢出来迎战。

史思明深知,面对唐军李光弼部,根据当地的便利条件,天时地利与人和,以静制动,多次窥探时机,给对方一个突然袭击。不仅如此,史思明的谋士在根据地动员伪政府做民众的思想工作。说什么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就是地方长官,他能造反起家,安大帅怎么不能?再说,李唐朝廷内部有奸臣挡道,阻塞视听,唐玄宗李隆基沉湎于女色,不理朝政,好好的一个大家庭被他占了位置,而不作为,致使民怨沸腾奔走相告。这一系列的策反工作,对于河朔地区的藩镇,竟然起了效应,对抗朝廷,我行我素,封疆大吏各自为政。不仅如此,各个地方伪政权负责人对大燕俯首帖耳,为马首是瞻。对于军需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致后来,李光弼多次从当地征购军需,都没有如愿,基层没有扎下根的地区,收获甚微;对于拥护官军地区,好不容易凑够了,还没有送到半路,就被史思明拦下,并悉数充入库中。

对于李光弼不利的条件,还有逐条。其中,他运用计谋多次击败燕军史思明部,可他知道自己的部队大部分是步兵,这种情况在一马平川的河朔地区以及中原地区,并不占优。面对野战,铁蹄劲兵才能居高临下,养尊处优。因此,他深知只能在常山城内严阵以待,倘若主动出击作战,那则是下下策,只能以卵击石。

史思明尝到李光弼败绩,而不敢贸然出击;李光弼看到自己的短板,也不敢仓促作战。就这样,双方处于相持阶段。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彼此都没有采取任何军事活动。

斯时,李光弼部的军需日渐捉襟见肘,他派人几次到外面行动,收效甚微。满怀期待的后勤供给运输队送来的军需品,半路上被史思明给拾掇了。为此,李光弼气得两目圆睁,牙咬的咯嘣嘣作响,大骂道:“史思明个老小子,我李某早晚要收拾你。”

骂归骂,抢归抢,好像互不相干,可谁也脱不了干坯。日子一长,唐军李光弼部粮草跟不上趟,将士们根本就吃不饱,有时饿的走路都吃力,前心贴着后心,肚子里不时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为了生存,为了保存实力,粮食没有了,就把战马杀掉充饥。以致后来,吃树皮、吃草,吃牛皮带,凡是能果腹的东西,一一吃下去。孟春时节,地里盎然的生命绿意,被唐军吃了个一干二净。

要是这样耗下去,敌人不动一枪一卒,自己就得饿死。李光弼想到这里,几个晚上没有合上的眼皮,竟然承受不住晶莹细碎的热泪,一任扑簌簌掉下来。他知道,老战友郭子仪这时候也在与燕军厮杀而征战疆场。可实在没有法子呀!他强打精神对交通员陈光吩咐道:“你无论如何也得要把郭将军请过来,驰援我部。”

交通员陈光干巴利落脆,道:“请李将军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在这打一个楔子,说一下这个交通员陈光的来历:

几年前的一个严冬,郭子仪任安北都护使之际,领兵在边地木刺山驻守。唐明皇感念戍边将士们冒着严寒保护祖国边疆,便下令后宫嫔娥侍女为军士缝制棉衣。其中,有一个姓陈的军士,从发给自己的棉衣口袋里,摸到了一张诗笺,他知道这是宫女写的,不敢隐瞒,也不敢怠慢,便呈交长官郭子仪。郭子仪展开诗笺,只见上面写道:

沙场战戍客,寒苦若为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