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善于钻营48(1 / 1)

有诗为证:比翼双飞灵犀通,同舟共济沧浪行;人生春秋能几何?遥望青山夕照明。

话说皇上李隆基被杨玉环狐媚后,整日夜夜笙歌,火树银花,把个江山丢在了脑后。杨玉环进入道观四年之后,皇上便把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当时,所谓娘子,就是结了婚的少妇;小娘子,便是待在闺阁里没有结婚的女子;杨玉环的这个娘娘,则视同妃子,甚至高于妃子的地位;至于贵妃,那是指有名望且得到皇上册封的高贵宫妃。杨玉环走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也令不少宫妃所日思夜想的好梦。她做到了“四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壮举。

在皇上日益加宠的情况下,杨玉环不失时机地寻找机遇,想法设法巩固自己的地位,不仅如此,她还大张旗鼓为自己的亲人家属提供便利条件,或册封,或追赠,或空降神豪,不一一而足。古语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她的心成了弯弯绕,四外遭满是人情关系网。她有个当家子哥哥叫杨钊,这个人擅于见风使舵,顺杆爬。他在堂妹杨玉环的绍介下,很快进入了朝廷这一阶层。

斯时,杨钊是皇上的皇亲国戚,经常出入宫廷,他的话皇上大都采纳。因此,宰相李林甫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便想利用他,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就把他培植成自己的党羽。起初,李林甫提拔他做监察御史,后来,又提拔他做了度支郎中兼侍御史。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子一长,李林甫发现杨钊与他一样野心勃勃,擅于搞阴谋诡计。他给李林甫干事时,经常参与制造冤假错案。这样的嫁衣裳,李林甫深受其重且有口难言。不仅如此,随着杨钊官位的提高,尤其是皇上给他赐名杨国忠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千法百计要夺取他的宰相之职。李林甫本以为豢养的是一头老牛,没成想倒是一头斑斓猛虎,时时刻刻面临危险的境地,此时,他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他自责不管多么深刻,好像也无济于事。

此时,杨国忠看见妹妹深受皇上宠爱,就跟亲戚们达成了联盟,形成了统一战线。这股外戚集团,势力日益庞大,人脉广,不时地肆意干预朝政,致使政事日益腐败。以李林甫组成的另一股黑恶势力造成矛盾形成对决。由于,李林甫专断朝政十几年,吃独份饭吃惯了,岂容他侧虎视眈眈?就这样,双方明争暗斗此消彼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此,两股恶势力对决,加速了朝政的腐败步伐。蒙在鼓里的唐玄宗,一味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太子李亨也提醒父皇,可父皇根本就听不进去,为了自保,太子李亨只好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杨氏外戚得宠,来源于唐玄宗取悦杨玉环的结果。如今,杨玉环一颦一笑,就能把皇上的魂儿勾得滴溜溜转。杨玉环往东,他不往西;杨玉环打狗,他不捉鸡。一日,杨玉环听人说吃荔枝能养颜,能使青春常驻,她就向皇上要。唐玄宗一听,笑着说:“这点事,好办。说实话,贵妃就是要星星,要月亮,三郎也能摘下来。”杨玉环听罢,娇嗔道:“三郎不会哄骗妾吗?”唐玄宗拍着胸脯子,砰砰直响,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况且三郎还是皇帝呢。一言九鼎。”杨玉环给皇上抛了一个媚眼,说道:“三郎,妾想吃荔枝了,什么时候给弄过来呀?!”皇上轻轻地亲了一下杨玉环的香腮,不咋不咋嘴,说道:“贵妃脸蛋真香,好,为了心上人永远美丽,朕马上下旨。”

果不其然,唐玄宗一道圣旨下达后,差人马不停蹄,接力棒似的从南疆边陲运来荔枝,杨玉环看到酸甜可口,沁人心脾的荔枝果入腹中,那灿烂的笑容宛如皇宫盛开的牡丹一样娇艳。为此,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池时,想到这里曾经是贵妃杨玉环形胜之风水宝地,遂感慨万千,触景生情并赋诗道: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到底养颜不养颜,科学上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案,只是说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因性热,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北宋大文豪苏轼酷爱吃荔枝,为此他吟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不啻为一道美味佳果。

倘若是杨贵妃嘴馋是为了寻找借口,那足可信。

与此同时,唐玄宗对贵妃杨玉环外戚一族,广开禁网,授予朝廷要职、实职,任凭他们的权势不断扩大。其中,皇上对杨国忠格外看中,并重加擢升任用。尚书左丞倪彬、尚书右丞张均等人曾劝谏皇上,此等不学无术好逸恶劳之徒,不堪大用。此时,唐玄宗听罢,对他们干涉大为不悦,道:“这是李家事,是自己家的事情,用人方面不用外人插话。”由此看来,唐玄宗利令智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就这样,唐玄宗渐渐疏远了李林甫,扶植杨国忠,一方面借杨国忠牵制李林甫专权;另一方面也为取代已经成为老朽的李林甫作准备。让大臣们互相掣肘,是唐玄宗对弈的高妙之处。然而,擦边球并不是有险无惊。唐玄宗的这种施政方针,却使得李唐王朝刚出狼窝,又入虎穴。国家大权从一个佞臣手中转移到了另一个奸相掌中。

杨国忠善于钻营,权衡利弊。在唐玄宗的扶植下,很快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位置。他的上位,常常表现出嫉贤妒能、为所欲为、栽赃陷害等卑劣手段,致使朝廷文武百官对他噤若寒蝉胆战心惊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