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三迷五道38(1 / 1)

随着唐玄宗年龄不断增大,斯时,将近花甲之年,在内宫,耳鬓厮磨,卿卿我我,日日婵娟;在朝廷,在笑面虎李林甫辅佐下,耳朵里灌进了不少迷魂汤,如果这是主要推动力的作用,那么,供给侧提供这样的氛围,致使唐玄宗驾驶李唐王朝的巨轮,在开明盛世的航线上跑了偏。

想当年,唐玄宗胸怀大志勇毅前进,为了不忘初衷,励精图治。开元初期宰相卢怀慎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时,对前来探望的二位大臣卢从愿、宋璟意味深长道:“皇上求治心切,可是一旦享国年久,就会逐渐倦于勤政,将会有奸佞之人乘隙而入,恳盼二位贤弟铭记于心!”二臣深深地为这位效忠皇上的宰相所打动,动情处流下了盈盈的泪水。

后来,宰相姚崇卸任,宋璟接班担任中书令。他在意识里寻找着良策,书里寻它千百度,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日,他亲手抄录《尚书.无逸》一文,并找来画师给配上图,这种立体记忆易记难忘,然后呈给皇上。这篇有名的历史文献,记录着西周初期周成王亲政时,由周公姬旦对他的谆谆告诫,内容目的明确,意在强调把当政者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千万不能贪图安逸。

此时,年轻有为的唐玄宗看到大臣宋璟跳动的那颗红亮的心,深为宋爱卿忠心耿耿所感动。因此,他郑重其事地把这幅图文并茂的《无逸图》挂到内殿,便于出入时时警醒,令他对至理名言感叹备至,牢记于心。

时过境迁,二十年过去了,斯人已逝,物是人非,常常让他感喟伤怀,不能自已。出人意料的是,这幅挂在内殿的《无逸图》腐化坏了。宫中服务人员一看这地空搁佬的,尤其是令皇上每次经过这里,总会踯躅之际呆呆地发愣。在后来的大臣们看来皇上出现了莫名地惆怅。为了装点一下,服务人员便随意找了一副《山水图》进行替换。

接下来的日子里,唐玄宗每当看到这幅画,体内荷尔蒙分泌大增,异性相吸,让他的生理欲望战胜了理智。唐玄宗处理完政事,总会感觉到身心疲惫,有时竟然感到了力不从心的念头。为此,他把朝廷一切事务,推给了心腹笑面虎李林甫、宦官高力士。唐玄宗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想法:“长于创造、猛干与革新,现如今,已不能同日而语,人的精力有限,为了李唐王朝盛世,通过开元之治,朕已完成大业。”他继而想到:“不能光干活,在地头地脑也该放放歇了,毕竟朕蚀慌哩不行不行的了。”于是,他倦于朝政,转而把精力投入到了生活中去了,比如打羯鼓、擅长书法、寻找情趣、击球以及填词作乐等等。他做事一向务实,不仅如此,他多才多艺,极富浪漫情怀。此时,唐玄宗沉湎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

而右相李林甫明里对皇上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即便皇上骂他,他也会陪着笑脸打躬作揖,一副哈巴狗样。暗地里,李林甫仗着皇上赐他全权处理朝政之际,拉帮结派,对自己撇咧脖子、翻白眼、敢犟嘴之流则群起而攻之。不仅如此,还屡屡兴起大狱,驱逐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高官贵戚,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时,李林甫不失时机地巴结皇上身边的宦官近臣,迎合皇上的心意,以便让皇上对自己信任;上蒙蔽皇帝,下盘剥黎民百姓,中间则堵塞言路,以达到自己专权的目的。

就这样,上行下效,到了天宝中期,李唐王朝官场上乌烟瘴气,奢靡之风盛行。公元748年四月(天宝七年),皇上加封内侍高力士为左监门大将军、知内侍省事兼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对皇帝照顾周到热情服务,就仿佛唐玄宗肚子里的小蛔虫,皇上想什么要做什么,高力士一看便知。如此高规格对待,就连太子李亨也尊称他为兄,王公大臣们则尊称他为翁,驸马一辈的则直接尊称他为爷,右相李林甫、华北东北军区总司令安禄山等人也无不敬畏高力士。这样以来,凡是能搏得皇上的欢心或青睐,无不与高力士帮忙有关。此时,高力士权倾朝野富可敌国,凡是他搞得房地产,每当竣工,满朝文武无不参加。用木槌敲钟一下,就要捐献成百上千钱,有一些马屁精们多则能敲钟二十下,少则也得敲十来下。即便如此,高力士为人依然不显山露水,谨慎和顺,且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如此地优质服务,皇上宠信他自在情理之中。

唐玄宗晚年对养生之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希望自己长寿乃至长生,为此,他越来越笃信神仙,经常应召一些蛊惑人心的奇人异士入宫,且优礼丰厚。一日,唐玄宗正在宫内道场向神灵祭祷,声称“替老百姓祈福”。突然,他仿佛着了魔一样,嘴唇不停地上下撞击着,现场观众也不知道嘟囔的是啥,可把这些人吓呆了,没有想到:皇上竟然走火入魔入了道。事后,唐玄宗对身边人描述道:“朕在祭坛香案上放着一块黄色丝绢,并书写祷辞,突然,这条丝绢竟然飘然飞入天空,随后,又听到空中传来一个声音。”听者无不呆若木鸡。皇上接着说道:“是四个字---圣寿延长!”

“知道了吗?这是老天爷在保佑朕”皇上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一旁听者如梦方醒,连连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如是一来,唐玄宗经常在晨起前,前往大同殿焚香礼拜,凡是涉及到的符瑞、祈福、神仙以及炼丹之事,他总是全神贯注乐此不疲。至于这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之徒,纷纷随之翩翩起舞,尽可能地造假造神庆贺吹捧之能事:今个梦到老天爷的“真面目”,明天说发现了“灵福祥瑞”,不一一而足。还有小爬虫制作了皇上的白石雕像,侍立于老子雕像旁,供人们瞻仰膜拜。就这样,这里建设道观,那里建造神像,造精舍,炼金丹,采药饵,度道士,滋于岁月,天下名山命道士、宦官合炼醮祭,一路之上,处处可见。

此时,唐玄宗乐于接受众臣敬献皇上的尊号,个人崇拜,达到了疯狂巅峰。

即便这样,朝内还是有人向皇上劝谏,然而,唐玄宗早已充耳不闻,塞言阻路。曾经的开明皇帝,仿佛摇身一变成了另一幅尊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