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奸相造势34(1 / 1)

李亨为了巩固太子地位,不失时机地寻找同盟军。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日来,李亨的心血没有白费,招至自己周围的有:左丞相李适之、韦坚、皇甫惟明等肱股之臣。

韦坚是太子妃兄,负责江淮租庸转运,因善政被唐玄宗所宠信。

李适之是皇室贵胄,不用参加科举,就能走上仕途。即便如此,人家还是有过人的才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他便开始在禁军中担任官职。开元之初,李适之被分配到州郡做官,他素以行政干练而蜚声政坛。他的一系列善政,深得唐玄宗所器重。他曾先后担任幽州节度使与刑部尚书,为进一步走上仕途高峰打下了坚实基础。前任宰相牛仙客去世后,唐玄宗也看出了李林甫的狼子野心,为了制衡,便让当家子良吏李适之担任宰相。就这样,李适之堂而皇之地坐上了宰相宝座。

李林甫看到有人与自己叫板并受到威胁。他心的话:先下手为强,无毒不丈夫。于是,他扶植与拉拢一批臭味相投之徒作为自己的党羽,打击异己,巩固地位。为了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他在李适之担任兵部尚书之际,便派遣心腹检举李适之手下兵部铨曹有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事。很快,兵部就有六十多名官吏遭到审讯与逮捕,李林甫指使酷吏吉温进行严厉审讯,这些官员一一自诬认罪。皇上也知道这是一派打击另一派的政治手腕,也就不了了之。这事一闹,倒让李适之颜面扫地。

李适之看到李林甫加大排挤自己以及党羽,便立马撕破脸皮,派人到边关把这件事告诉了安禄山。这时,安禄山手握地方军政大权,担任着东北范阳与平卢两个镇的节度使,他对李林甫的胡作为非,嗤之以鼻,毫无惧色。不久,安禄山把李林甫的所作所为奏明皇上,唐玄宗当即对李林甫给于警告。

面对敌手的卑劣行径,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左丞相李适之便找到了那些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他们为了一个共同利益,走到一起来了。

唐玄宗是个对弈高手,为了平稳局势安定江山,他便让两派能够互相制衡,一心为了朝廷,那么自己就可以坐享其成独霸天下。

太子李亨知道,左丞相李适之与李林甫势同水火,矛盾很是严重。就这样,李适之、韦坚、皇甫惟明等大臣作为拥趸,太子李亨在朝廷相臣中,取得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太子李亨的势力范围还有西北军镇。

唐玄宗时期,因边镇战争的持久性,李唐王朝逐步演变成三大军事集团。西北军镇主要任务是防御吐蕃、大食、突厥等,它由河西与北庭、安西、朔方以及陇右等节度使组成;天宝初期以前,河东节度使经常参与防御突厥或吐蕃的战争,从地理位置而言,它也从属于西北军镇集团;东北军镇主要任务是防御契丹、奚两个民族部落,它包括平卢、范阳节度使,后来,河东节度使在天宝后期转属于这一军事集团;西南军镇主要任务是防御南诏与吐蕃等部落,它主要是剑南节度使管辖。各个军镇为了自身利益,分别在朝廷内部寻找靠山。同样,朝廷官僚集团中的人物为了巩固自身地位,也要在军镇集团中寻找支持者,有些人更直接兼任边镇的军事长官。就这样,朝廷内不同官僚集团和边镇军事集团联合起来,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范围。天宝(公元742年)时期,东北诸镇为安禄山统领,安禄山与李林甫关系比较密切,并且是受其控制,故而,东北诸镇便是李林甫集团的势力范围;西南边帅是鲜于仲通与章仇兼谅,二人与杨国忠关系密切,故而,西南诸镇便是杨国忠集团的势力范围;西北诸镇,李林甫曾经遥领过一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驻镇军事长官王忠嗣与皇甫惟明,故而,西北军镇是太子李亨集团的势力范围。西北军镇的地位很是重要,其兵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军镇的兵力。

李林甫看到太子李亨与西北军镇的负责人关系铁的很,于是,他感到内心的忐忑不安,遂即紧急行动,采取措施,阻止太子势力的进一步发展。

公元746年(天宝五年)元宵节之夜,太子李亨出宫门去长安街游乐,半道上遇见了韦坚。紧接着,韦坚又和皇甫惟明相约到景龙观道士之室与太子会面。这一行动,很快就被李林甫心腹杨慎矜所掌握。李林甫得到心腹汇报,便立即向唐玄宗奏明,控告韦坚与边帅皇甫惟明密谋,准备拥太子而立。

唐玄宗听罢,思忖道:他们这不是在走朕曾经走过的路吗?是要抢班夺权。这怎么能行,绝对不行!为此,他借口韦坚“干进不已”、皇甫惟明搞“离间君臣”等罪名,对他们大加责罚,太子李亨的几个得力干将也都遭到了贬抑。李适之被罢相,降为太子少保,皇甫惟明被贬为播川太守,韦坚被贬为缙云太守。

此波未伏,彼浪涌起。太子良娣杜氏的亲爹赞善大夫杜有邻,跟女婿左骁卫兵曹柳勣均在太子李亨手下做事。柳勣热络交往结识豪骏,跟淄川太守裴敦复、北海太守李邕以及著作郎王曾等人,都是良朋益友。后来,柳勣与杜有邻闹起了矛盾,便翻脸诬告杜有邻与太子李亨是同党,背地里净说皇上坏话。唐玄宗听罢,十分愤怒,便下令严加查办,查来查去原来是恶人先告状,柳勣是首谋。于是,柳勣、杜有邻、王曾等人均被杖死。太子李亨不得不把良娣杜氏逐出为庶人。裴敦复跟李邕被李林甫的心腹杖死。当年,唐玄宗的亲信、邺郡太守王琚,由于二人是旧交,也受到了牵连贬为江华司马。

此时,李林甫见状,遂乘势来了个火上浇油,启奏皇上分遣御史把已被贬出京城的太子李亨的党羽,一律问斩,以除后患。经皇上首肯,韦坚兄弟与皇甫惟明等人在贬所赐死;李适之在岭南自知性命难保,服药自杀;李邕在青州被杀;王琚在江华也是服药自尽;后来,李适之儿子李霄迎父丧来到洛阳,也被李林甫诬告处死;此外,给事中房瑁也是李适之好友,被贬为宜春太守。

不仅如此,李林甫对韦坚恨之入骨,把他处斩后心犹不甘,为了赶尽杀绝,复派遣心腹爪牙沿着漕河在中原及江、淮州县,罗织韦坚主持漕运时的莫须有罪行。就这样,大批无辜黎民百姓与小官小吏死于非命。

这场冤狱闹得当地沸沸扬扬,鸡犬不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