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口蜜腹剑(1 / 1)

张九龄被迫退出相位,李林甫如愿进入中央高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甫一上任,在他领衔完成的《唐六典》里,便对各级政府制定出法家治国策略,并推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让文武百官仿佛戴上了紧箍咒一样,被精神枷锁桎梏着。唐玄宗看到李林甫的不俗表现,觉得朝廷内阁得以肃正,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做出了重要贡献,可高枕无忧矣。然而,在某些方面它还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弊端。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法律法规使用在了普通人身上,至于士大夫则刑不上。而李林甫培植的党羽则无法无天,党同伐异,口诛笔伐。就这样,在李唐王朝的中央高层,只有一种声音覆盖,对于劝谏则阻止门外。酷吏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吃拿卡要,贪污受贿,无所不用其极。他的手下也莫不如此,对老百姓加大苛捐杂税,进行毫不留情面地进行盘剥,致使黎民百姓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这些额外税收一部分充盈国库,剩下的则掖进了自己的小金库。

想当初,开元之初,唐玄宗精力充沛,一心开创民族复兴大业,他励精图治,审时度势,不停地更换宰相,加强民主监督,就仿佛肌体里注进了新鲜而又蓬勃的血液,致使国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宏图。而今,皇上随着步入老年,自强意识出现了退化,呈现出疲软状态,不再是外延创业,而是在生活方面走上了骄奢淫逸道路。皇上知道,李林甫法治严明,作奸犯科之徒大大减少,放手由他做去,自己也该好好歇歇享受一番了。

其实,唐玄宗被表象所蒙蔽,就像雾里观花一样。所谓作奸犯科之徒大都改弦易辙,为李林甫马首是瞻,沆瀣一气而已。

李林甫治法,力图把术、法、势融为一体,他要向皇上阐明,自己主张的是以术驭人,以法治人,以势制人。他以此作为进攻武器,巩固自己地位,夺权争势,把敌手至于死地。他如法炮制且屡试屡爽,几乎做到了弹无虚发。他经常借助向皇上进言的时候,栽赃陷害,排除异己,这种“软实力”就像是一柄利刃直刺要害之处;有时,明着对你微笑施礼有加,说起话来甜的跟喝了蜜一般甜,暗地里确实腹里藏剑。有的大臣死都不知道怎么死掉的,这就是李林甫的高明之处。在他的控制之下,上至宰相,下至公卿,均在李林甫的打压下败下阵来,无一幸免。

此时,皇上李隆基已走上人生巅峰,经纬治国、宏图大展的画卷渐渐出现了裂痕,文武百官则走进了一呼百诺山呼万岁时代。当朝廷政坛此消彼长之际,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皇位,宫闱斗争也在悄滋暗长起来。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悲剧时有发生,各种各样的斗争此起彼伏暗流涌动。

唐玄宗有二十九个女儿,三十个儿子。为了控制孩子们在政治上的经营,唐玄宗在东都洛阳与京城西安修建了十王宅、百孙院。尤其是唐玄宗东封泰山后,便不再让太子居住在东宫,而是迁居到皇上起居所在的“别院”。这种制度上的改变,彻底打破了陈规,这对皇位继承与国家政治体制产生了很大影响。

开元三年正月,唐玄宗把宠姬赵丽妃儿子李瑛立为皇太子。后来,武惠妃得宠后,便想法设法要成为皇后,因太子李瑛所在,大臣们极力反对她为后的重要理由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权势当上皇后,也为了日后地位稳固,武惠妃便紧锣密鼓笼络党羽,意欲搞垮太子李瑛。

这时候,武惠妃在宫中盛气凌人,这让太子李瑛备感郁闷。鄂王李瑶与光王李琚与太子李瑛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一日,三人在一起念叨武惠妃在宫中的飞扬跋扈,不免流露出怨恨情绪。俗话说:墙外有耳。武惠妃从心腹那里听到这三个人说自己的不是后,便指使驸马杨洄暗中监视太子李瑛等人的言行举动,然后进行汇报。就这样,武惠妃一而再再而三,捕风捉影,向唐玄宗告状,说太子培植党羽,想加害她们娘俩。唐玄宗听罢,怒火中烧,便立即找来宰相商议废除。时任宰相的张九龄获悉后,知道这是武惠妃栽赃陷害皇太子等人,以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辨别对皇上劝谏说:“陛下,天子天下本,岂能因这一点小事而废黜呢?”唐玄宗听了张九龄的话,觉得张爱卿说的有道理,便把此事搁浅。

张九龄罢相后,李林甫大权在握,只手遮天。驸马杨洄再次发难太子李瑛、鄂王李瑶与光王李琚等人,诬告“潜构异谋”。这次,唐玄宗在李林甫的支持下,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与光王李琚废为庶人。不就,太子李瑛、鄂王李瑶与光王李琚三人被赐死于京师城东。消息传来,朝野上下大为震惊。

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六月,唐玄宗第三个儿子忠王李玙被立为太子,后改名李亨,为元献后所生。这是唐玄宗失去心爱的三个儿子之后,宦官高力士力主推荐的。高力士说,李亨比较年长,素有立长子为太子的惯例,只要立了他做太子,就不会出现太子之争的事情了。

然而,李林甫知道后,十分不悦。起初,他发迹并走上高官道路都是武惠妃从中活动而上位的。二人相互勾结沆瀣一气。一开始,他就对皇上竭力主张立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做太子,意想不到的是,武惠妃死后,皇上改变主意竞采纳了高力士意见,立李亨为太子。此时,李林甫心如死灰,尴尬不已,让他心惊肉跳的是李玙当了太子,日后会对自己站位对立而进行打击报复。

李亨知道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但是,他时刻劝诫自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他处事小心谨慎,毕竟羽翼未丰。他内受制于父皇,外朝又是最难对付的李林甫。太子李亨深入调查得知:李林甫专权,祸国殃民,早已罄竹难书。为了积蓄能量,他开始悄悄地培植自己的势力。就这样,与李林甫做斗争的一些官员,逐步汇聚到了太子李亨的周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