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平叛风波(1 / 1)

上任伊始,瓜州刺史张守珪便组织民众重新修建瓜州城。工程修建刚开始,吐蕃军队突然闯到。令唐军猝不及防,城内士兵一个个大惊失色。张守珪安抚道:“敌众我寡,大战过后,我军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只好靠计策取胜才是。”那天,张守珪坐在城墙上慢条斯理地饮酒作乐,仿佛对城下的敌人毫无察觉。敌人一时也摸不着头脑,狐疑不定,莫不是人家把兵埋伏好了,单等进入伏击圈?于是,敌人在城墙下面走来转去,因为怕中埋伏,便打起了退堂鼓。张守珪见状,抓住有利战机,打开城门,亲率士兵追杀过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落花流水。此后,张守珪四外找人整修城墙,召回生意人,重操旧业繁荣市场,把一座满目疮痍的废城修葺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唐玄宗获悉张守珪军功卓著,便嘉奖他的战绩,把瓜州升格为都督府,命其担任地方一把手。通过整治,一个土地贫瘠,不宜种庄稼的干旱地区,常以雪水灌田。加上敌人的肆意破坏,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被张守珪组织民众夜以继日挖渠疏通泄水古道,成功地完成了古道修复工程,引来水源灌溉两岸的农田。

边防战斗冲突不断,摩擦经常发生。公元729年三月,唐军反守为攻,张守珪都督与贾师顺刺史率军攻打吐蕃大同军,大败敌人;本月下旬,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领兵拿下了吐蕃侵占的石堡城。以前,吐蕃侵占石堡城后,把这里作为作战指挥所,经常侵扰陇右地区。皇上获悉后,便命令李祎与众将研究作战计划夺回石堡城。有不少数人认为,石堡城路途遥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旦作战失利,将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境地。有鉴于此,建议按兵不动,伺机进攻。李祎坚持己见,亲率唐军长驱直入,并在通往石堡城的各个要道处部署守备部队,一举切断了吐蕃的救援通道,让石堡城孤立起来,接着,集中优势兵力大打歼灭战。攻克石堡城后,唐军乘胜追击,又向前开疆扩土一千多里。石堡城大捷,让皇上喜出望外,遂把石堡城更名振武军。

与此同时,吐蕃人屡战屡败,在公元730年孟夏,吐蕃可汗派人到边境下书求和。斯时,唐玄宗答应吐蕃求和,一是恢复和平,符合两国共同利益;另一个原因,就是北方的契丹和奚人再次挑起了叛乱。倘若继续在西边防线用兵,劳力费神,两面作战,全线出击,将会面临危险的境地。因此,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谓不是一种良策。

面对契丹和奚人的挑衅,唐玄宗一直是采用安抚、息事宁人以及绥靖政策。比如,一个小孩子如果大人一味地娇生惯养,迁就,随着年纪长大助长了不听话,敢撇咧着脖子跟你瞪眼,甚至与大人分庭抗礼,这就造成了逆子贰臣的形成。契丹跟奚人一样,在李唐王朝恩泽下,如今,起来与你敢于叫板了。

公元732年(开元二十年)正月,皇帝李隆基下诏以信安王、朔方节度副大使李祎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总管,率军讨伐奚人与契丹人;不久,又任命户部侍郎裴耀卿为副总管。信安王李祎率领幽州节度使赵含章与裴耀卿分路向奚人与契丹发动进攻,张含章率领的精锐之师一碰到契丹人,契丹人就望风而逃。唐将先锋官乌承玼谆谆告诫赵含章:“敌人见到就跑,是在引诱我们上当,别急,先等等看,以静制动。”赵含章心的话:敌人望风而逃,那不是被我们吓破了胆吗?宜将剩勇追穷寇。随即,便领兵继续追击。唐军行到白山时,突然出现了大批敌人,一阵激战,赵含章大败。乌承玼领兵从另一路及时赶到,从右翼向敌人发起猛攻,终将敌人击溃。与此同时,唐军乘胜追击,最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斩杀、俘获了很多敌人。契丹头领逃往远方,那些残渣余孽则躲进深山老林;奚人头领见势不妙,便率领五千帐归降。唐玄宗封奚人头领为归义王,任归义州都督,并把其归降将士安置到幽州境内。

李祎班师凯旋,皇上李隆基下诏令裴耀卿携带二十万匹绢赏赐奚人给立功将领。裴耀卿对部下说:“夷狄人一向贪婪成性,现在我们携带大批量资财深入他们辖区,不可不防。”随即,命令军队提前出发,齐头并进,只一天时间就把赏赐财物分配到位。果不其然,突厥与室韦带兵埋伏到必经之路,想抢劫掠夺财物,可等他们来到时,为之已晚。裴耀卿一行已经安全返回。

同年六月,唐玄宗加授李祎为开府仪同三司。赵含章因贪污巨大军费,被唐玄宗下令在朝堂上用棍棒把他痛揍了一顿,然后遭流放并于途中死翘翘了。

契丹叛乱,引起渤海王武艺蠢蠢欲动,由他派遣部将张文休率领海盗进攻登州,杀死了登州刺史史韦俊。唐玄宗获悉后很是愤怒,便命令右路军将军葛福顺领兵前去讨伐。下一年正月,唐玄宗又派遣门艺前往幽州征调军队,讨伐渤海王武艺,并命太仆员外卿金思兰出使新罗,发兵进攻渤海国的南部边境。适值寒冬,天降大雪,积雪漫过了人头,山路崎岖难走,迢迢路途,李唐征讨兵冻死者过半,无功而返。

此后,武艺恨透了门艺,便派遣刺客潜入大唐,伺机刺杀门艺,刺客在洛阳天津桥南刺中门艺,可门艺死里逃生,唐玄宗下令河南尹搜捕刺客及其同党,最终,把他们一网打尽悉数诛杀。

同年闰三月六日,唐军在渝关(山海关)都山山下,契丹头领可突干率领军队与唐军展开决战,战斗打响后,奚人胆小如鼠,突然撤离战场逃掉了。然而,敌众我寡,唐军大败,副将郭英杰壮烈殉国。

此次决战,唐军锐气大大受挫,唐玄宗选戍边将才张守珪担任幽州长史、御史中丞、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使,很快,又被加任河北采访处置使,把抵御契丹的重任交给了他。

张守珪掌印后,军纪严明,苦练杀敌,做到能打胜仗的一支高素质精良之师。果不其然,张守珪面对契丹的多次挑衅,均被一一化解,且摧毁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迄今为止,持续四年的契丹叛乱,打得敌人偃旗息鼓,再也不敢闹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