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再度出山(2 / 2)

冠剑日苔藓,琴书坐废撤。

唯有报恩字,刻意长不灭。

唐玄宗吟罢,不住劲地颔首,惊叹道:“没有想到,张爱卿谪居岳州,诗益动人!”此时,苏颋见皇上深深地为张说诗中表忠心如此痴情,便伺机道:“张大人频频被贬,四处漂泊,可尽忠为国,念君情愫,依然坚如磐石。”

唐玄宗沉默多时,没有当场表态,不过,张说之事已深深牢记。

事后没多久,张说迁为荆州长史。几个月后,复封右羽林军检校幽州都督。非常时期,并州长史张嘉贞被唐玄宗相中并晋升为宰相,当皇上见到张说时已经晚了,经过一番斟酌,便授予张说检校并州长史兼天兵军大使。倍感荣光的张说穿着一身戎装立即赶回京城向皇上谢恩。唐玄宗非常开心,又召封他带着书稿随军编纂国史。

公元705年,张说替魏元忠辩解,被女皇武则天流放钦州。第二年,唐中宗李显即位,魏元忠出任兵部尚书,张说任兵部侍郎。张说智勇双全,经常骑着战马率军奔跑守卫边疆,对战略战术运筹帷幄,多次受到皇上的嘉奖。他在并州任职后,对将士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很快便打造成一支作战优良能打胜仗的革命队伍。唐玄宗获悉后,对张说的杰出才能格外青睐。

唐玄宗梦见张说的次日,便收到了张说的密折奏报:散居在横野、大同周围的几个少数民族,多年来与朔方汉族关系融洽,相处安好。近日来,听说散居河曲地区的少数民族悉数被杀,令人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有人趁乱想造反,说什么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微臣认为为了息事宁人,莫若收买人心,赶紧给人们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李唐王朝决不能枉杀无辜。可是,微臣接到的命令却是马上进剿,斩草除根,不得有误。微臣看到战报,不敢抗旨不遵,只得如实急报,恭候陛下圣裁!

这件事情,唐玄宗早已获悉,只是没有进一步思考得与失。经张说提醒,唐玄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觉得不分青红皂白,确实过了。为了矫枉过正,便派遣心腹王毛仲速去并州,见机行事。

等到王毛仲马不停蹄地赶到并州,意想不到的是,张说带领二十名轻骑已经赶往大同以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张说临走时,对副使嘱托道:“要是我们十天回不来,你就带领军队讨伐,不得有误。”

张说领兵刚离开,这名副使突然想到黑介绝对不能在人家帐篷内留宿,这个少数民族狐疑不定,不能信任。便立即派人骑快马报信。等送信的骑兵回来时,还把张说的复函上交给王毛仲。王毛仲展开复函,只见上面写道:“吾肉非黄羊,必不畏食;血非野马,必不畏刺。士见危致命,此吾效死之秋也。”读到这里,他感慨不已,泪水婆娑道:“张说真大丈夫也。”

一旁的副使也是热泪盈眶,嗫嚅道:“张长史去那里已经三天了,依然杳无音信。”接着又补充道:“当初,我要求跟张长史一起去,同生共死,效命疆场,可他严词拒绝,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在家待命就是了。”

就这样,王毛仲一众等得心焦意烦一致认为张说回不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