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民间采访《良吏传》之倪若水(上)(1 / 2)

我在乡下搜集民间故事当中,发现有一些重要的历史故事需要挖掘,作为家乡历史人物,也许他们的官位并不大,但能彪炳史册,就足以说明这个人确实是个好官,为国栋梁才,为民送温暖。在搜集过程中,有幸获得了一些口传人的一些资料,有幸在省市图书馆查证了一些翔实的历史资料,也有幸得到了本家人所提供的家谱,碑文等家藏的珍贵资料,为进一步挖掘大唐良吏倪若水的历史功绩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前进动力。在采访搜集当中,也记录下来了一些人的问与答(根据提问者的意愿,只写提问的问题,姓名省略),以此文亦可作为倪若水历史小说开端的号角吧。

问:你写倪若水这个人有什么用?

答:余发自内心的触动,感受良吏倪若水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也完全符合新时代核心价值观之根本要求,故援拙笔为之记。

首先,为什么称为良吏?何谓良吏?良吏就是贤能的官吏。西汉名臣晁错在《上书言募民徙塞下》写道: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良吏一词便出于此文。

清朝文人钱谦益在《兵科给事中明时举授徵仕郎》一文中写道:爬剔疾苦,抚养小弱,可谓良吏矣!

由此,看官可以看出,良吏的使用价值不可小觑。那么何谓良吏呢?良吏就是贤能的官吏。

倪若水为什么史称良吏?其政绩使然昭然。

据《新唐书•;倪若水传》载:倪若水,字子泉,恒州藁城人。擢进士第,累迁右台监察御史。黜陟剑南道,绳举严允,课第一。开元初,为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出为汴州刺史,政清净,增修孔子庙,兴州县学庐,劝生徒,深为教诲,风化兴行。玄宗遣中人捕帟、溪沴南方,若水上言:“农方田,妇方蚕,以此时捕奇禽怪羽为园御之玩,自江、岭而南,达京师,水舟陆赍,所饲鱼虫、稻粱,道路之言,不以贱人贵鸟望陛下邪?”帝手诏褒答,悉放所玩,谪使人过取罪,而赐若水帛四十段。

在倪若水为官时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倪若水荣获良吏是实至名归。

问:何为生徒?

答:考生第一种是生徒,是国学、州学与县学的学生。由于上学有名额,所以生徒也叫生员。第二种叫乡贡,是指非生徒的其他读书人,只要复合一定的政治与身体条件,就可向州县报名,由州县推荐参加尚书省的考试。科举类似于“自举”。才能卓异的叫秀才,品行端正的叫孝廉。

问:唐朝人才推荐是如何进行的?

答:荐举一般指大臣向皇帝推荐人才并负连带责任的制度。察举是指官员考察推荐人才的一种方式。荐举的执行人多有豪门担任、名为“中正官”的专职官员,这才造就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政治。

问:倪若水是哪里的人?再就是谈谈倪若水是以何种方式求仕?

答:据元史《河朔访古记》(元朝历史学家。乃贤著):藁城縣東南二十里倪家庄側,有唐倪若水墓在。多姓倪氏,皆若水子孫也。

倪若水生于大唐龙朔元年(即公元661年)辛酉,卒于公元719年(即开元七年)己未正月二十六日长安永嘉里私邸。一生贯穿于唐高宗,大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开元盛世初期。

倪若水是以进士及第而求仕。倪若水于公元689年进士及第,时年二十八岁,时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由此看来,在唐朝考中进士有多么残酷。据史料《通典》记载:“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得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当时求仕者,有从明经入仕者,比如唐朝初期著名宰相狄仁杰、源乾曜等;有从进士及第入仕,比如唐朝宰相张说、姚崇、宋璟等,可以说,国家栋梁之材,绝大多数出自进士及第。

其一,明经科目考试,初试:帖一大经(《礼记》或《左传》以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能通五条以上者入取);二试:口问大义十条,能通六条以上者入取;三试:答时务策三道,取粗有文理者与以及第。

其二,进士科目考试,初试:贴一大经及《尔雅》,每经贴十条,能通四条以上者入取;二试:试文、诗赋各一篇;三试:试时务策五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