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112(1 / 2)

河东地区做为山地,易守难攻,其战略形势极为重要。官军从这里南下可切断洛阳和长安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北上进攻直捣大燕帝国的老巢范阳。倒过来看,如果燕军控制这片地区,可以解除被官军分割的威胁,还可以从西北迂回进攻李唐家主唐肃宗的朔方根据地。

史思明不愧是一代枭雄,也不愧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战略家。他深知河东地区的战略意义,为此,他与燕军大将蔡希德、牛廷玠、高秀岩分别从博凌、太行、大同(今山西省大同市)、范阳(今北京)四地同时发兵,调集兵力约有十万之众,耀武扬威逼进太原,一场剑拔弩张大决战由此拉开了帷幕。

至德二年正月,史思明趁着唐肃宗把精兵调集到朔方,北京(即山西省太原市)地区兵力空虚的机会,亲率十万大军从河北出发,兵分三路直扑过来,妄图一举占领太原,进而攻击朔方。

斯时,太原留守的只有团练等民军,且几千人,猛然间遭遇强大燕军来袭。做为将领,其心里不免忐忑不安。如何迎敌,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一大症结。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最终得出一个守城方案,那就是紧急征调民丁修筑城墙。甫一上任的军事长官李光弼马上否认了这一主张。他深思熟虑之后,娓娓道:“太原城周围有四十里,现在临时抱佛脚,恐怕来不及,劳民伤财,还没有看见叛军,自己就拾荒里不得了,这怎么能迎敌作战呢?”

李光弼掷地有声,详尽地分析了敌我之间的关系。最后,他大手一挥,朗声说道:“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设防,一点点蚕食敌人。”于是,他命令将士们率领城里老百姓出城挖壕沟,并把挖出来的土做成几十万块砖坯子。大家心里泛起了嘀咕:李大将军这到底再唱哪一处戏呢?

斯时,将领们心照不宣,即便有异议,可谁也不敢说出来。

李光弼治军以严格著称,而郭子仪则以宽治军,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两个人也是性格使然。

李光弼赴太原任职前,唐肃宗因对原太原尹王承业的政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便差遣侍御史崔众收了王承业的兵权,然后再命他转交给李光弼。

崔众骄横跋扈,他在家主那里奴颜媚骨,可对于他管理的人则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也想得到别人对他的卑躬屈膝。可李光弼一向襟怀坦白刚正不阿,这让他怀恨在心,不仅没有及时向李光弼交出兵权,而且对李光弼的态度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表现很不礼貌。

李光弼获悉事情原委后,勃然大怒,当即命人把崔众拿下并监管了起来。这时,恰好唐肃宗差遣使者带着诏书来到了太原,让崔众接旨,说要晋升他为御史中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