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隐士李泌111(1 / 1)

话说唐肃宗来到灵武之后,一面招兵买马招贤纳士,以恢复李唐王朝。这期间,他召来了颍阳大隐士李泌。

李泌,少时便很聪颖,是京兆人。斯时,他很得唐玄宗青睐,为此,玄宗就让他跟忠王李亨在一起游玩。李亨被册封太子时,他岁数已大,曾经上书说事。唐玄宗看到他有远见有魄力,便想授予他官职,结果被他拒绝。唐玄宗为了留住这个大才子,就让他以普通人角色与太子交往。太子跟他学到了不少知识,受益颇深。因此,太子尊称其为先生。可是,他的智慧招到了时任宰相杨国忠的嫉恨,就这样,他被杨国忠一纸奏折给拆开了与太子之间的联系,迁移到蕲春郡。在以后的岁月里,李泌看到杨国忠之流的卑鄙龌龊,遂挂冠回到了家乡,住在颍阳县。

此一时彼一时,时也运也。太子李亨与父皇分道扬镳后,一时茫然无措,虽说摆脱了羁绊,做了林中鸟,成了海中鱼。可自己的根究竟在哪里扎下呢?这时,他的儿子?广平王李俶说出了父亲的心里话:“现在天快黑了,这个地方不能待守长了,大家看看去哪里比较好?”此言一出,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不作声。建宁王李倓见状,提议道:“殿下以前当过朔方节度大使,那里的官吏每年都向你请安,我李某还依稀记得他们姓名。如今,陇右跟河西的兵都因战败而投降了叛军,如果到那里去,恐怕是凶兆。离近的地方是河朔,兵强马壮,再者说来,河西行军司马裴冕是世家大族,肯定不会有三心二意。叛军光顾着在长安大肆抢掠财物,没有功夫向别处进攻,不如乘机赶往朔方,到那里再共商国是,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家听罢,觉得建宁王说得对,便表示赞同。

就这样,这支中央军历经坎坷,终于来到了灵武,并举行了奠基礼。

楔子语到此为止。

唐肃宗重见先生李泌时,格外激动,许多心里话此刻也是一言难尽。于是,二人出则骑马同行,入眠则床挨床,状如往日,有嘛事都要征求李泌的意见,且言听计从。不仅如此,即使任免官吏都要跟李泌商议,可谓情投意合。

一日,唐肃宗感恩先生李泌足智多谋高瞻远瞩,遂想任命他为右相。李泌慌忙施礼,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并说道:“陛下今日待我不薄,比任命李某担任宰相还要尊贵,既然如此,那就不要违背我的意愿。”肃宗见劝不动,只好允诺。

一次,唐肃宗与李泌到外面检阅军队,士兵用手指着他们均悄悄道:“那个穿着黄衣服的是圣皇,那个穿白色衣服的只是山里的一个隐士。”肃宗听说后,感觉实在对李泌有亏欠,便把这句话说给了李泌,并说道:“目前是战乱时期,朕不敢违背你的意愿封你官职,不过,为了遮人耳目,必要时穿一下紫袍又何尝不可呢?”李泌无奈,只好接受。李泌穿上紫袍后,便入宫谢皇上隆恩,肃宗赶紧让李泌平身,并笑着说:“卿既然穿上了官服,又怎么能没有一个官职呢?”于是,唐肃宗便从怀里掏出了敕书,封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侍谋军国,一个类似于军委总参谋长。李泌说嘛也不接受,肃宗说道:“朕不敢以宰相之职为难于卿,只是想让卿担任这一职务渡过这一时期艰难阶段。等平定勘乱之后,就满足卿的意愿,归隐故地。”

以前,李泌出山前,对唐肃宗明确表示,一旦收复两京,平定勘乱,就撤离江湖,归隐故地。李泌听皇上一提醒,便接受了。

为此,唐肃宗专门于宫内设置元帅府,如果广平王李俶进宫,李泌就就在府里,如果李泌进宫,李俶就就在府里。

一次,李泌对唐肃宗提议道:“诸位将官对陛下威严,惶恐不安,在陛下跟前陈述军务大事时,因为拘谨不能准确禀报,如果一出现差错,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请求先向广平王和臣商议,然后再向陛下禀报,可行与否请陛下圣裁。”肃宗颔首致意。

斯时,各地所上奏疏接连不断,军务相当繁忙。唐肃宗便把所有奏折送到元帅府,先由李泌审阅,如果战报十万火急,李泌便加上封印,立即呈给皇帝。对于无关紧要的情报就等天明之后再奏报。唐肃宗对嫡长子李俶、谋士李泌格外信任,还把宫内的钥匙与符契全部让二人看管。

一次,唐肃宗问李泌道:“卿给看看叛军有没有远见。”

李泌笑着说道:“陛下,跟随安禄山闹事的也就是史思明、蔡希德、阿史那承庆等几个骨干成员,余众都是胁迫而为。再者说来,叛军在长安城只顾掳掠钱财,光看着眼前利益,根本就不是成就大事业的胸怀,因此,叛军只一时逞能,属于露水,失败是迟早的事。”唐肃宗听罢,对李泌的客观分析很是敬佩。

这时,唐肃宗对谋士李泌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就这样,李泌不遗余力全心全意辅佐皇上,他在政治上高瞻远瞩,给皇上出谋划策,在各阶层所处的关系上,他也协调的水乳交融,风正乍起。因此,他的布控能力协调能力无出其左。为此,唐肃宗在李泌策划下,兼容并蓄,团结大多数,争取少数,尽量把革命的队伍做强做大,加强了对叛军的打击力度。

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七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亲率将士五万人由河北火速赶到灵武,唐肃宗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灵武长史;河北节度使李光弼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兼任丞相一职。李光弼又调动河北河间、景城兵力五千人马前去守护北京太原。

花开数朵,单表李光弼坚守北京,并与老冤家、叛军主帅史思明再次交战的故事。二人在以往交战中,比如嘉山之战、常山之战、赵郡之战等多次交战中,互有胜负。因此,这两个人谁也不服谁,谁也咽不下心中的这口怨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