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知县一问三不知,龌龊满地自掩门74(2 / 2)

哪怕是以贼配军之身,凭借自己绝顶的御射之术获得了极高成就的狄青,在当时获得了世人赞誉。

“天生狄公,辅圣推忠。情存义烈,志嫉顽凶。”

可随后一纸庆历和议,却被朝廷否定了他多年功绩。

他在大宋北境与西夏人鏖战不知多少年,也终究是抵不过朝臣文人轻飘飘的一句:“武人,不足独任”堵死了。

时有载:“青之讨智高也,朝臣谓青武人,不足独任,宜以重臣统之”。

之后,狄青受了冷落,割据广西的侬智高再复起兵反叛,可偌大的宋朝却并无良将可用。

这还是仁宗朝之时,仁宗已是北宋历代皇帝中最重视军务的皇帝之一,可在这被誉为仁义的时代,哪怕大名鼎鼎的狄青,也未能受到应有的礼遇。

整个大宋,如果还有任何一将能平定广西,那都不需要用到狄青。

可即便如此,为了大宋抛头颅洒热血的狄青,也终究不受朝臣信任。

哪怕后勤不足,他仍大胜侬智高,可他累累功绩,通天忠心,依旧在晋升枢密使之时,被无数官员上书攻击。

仅仅是因为其贼配军的出身。

就连一代名将,天生狄公,在大宋也沦落至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有一个能够重视他们,真正把他们当做兄弟的上位者,对于这些军汉来说,那便是最大的尊重。

顾景也没有做声,让这帮军汉自己思量便可。

不多时。

燕三和赵立他们先行返回,带着乡民亲眷先行出城等候。

武松和李勋又携着一家子人简单带了些要紧东西便赶来,那些军汉拖家带口地也并入了队伍中。

人都到齐了,确定了没有落下任何一个人,就连伤兵顾景都让人寻了交床把伤兵抬回梁山医治。

顾景他们此次袭击彭城,要远比他们想象中轻松了许多。

三处守备皆松懈至极,哪怕中间有李勋带了所部赶来,也不过是来给梁山送上更多的有力兵源。

只能说.....此次梁山是真的赚麻了。

顾景他们最后一众过千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彭城,还贴心地帮彭城把东城门关上了,他们出了彭城,朝着南清河岸赶去,阮小二早已在那等候多时。

梁山众人就这般乘着船离开了徐州。

此时彭城中的火都还未烧完。

县衙那边根本没有派人去灭火,兵力都屯在了县衙守卫着官吏们。

可彭城今夜的动静这般大,徐州知州自然也有所知晓。

翌日,他便让彭城知县到州府问话。

可问及昨夜之事,从城中起事之人的来历,到昨夜的损失,到昨夜的过程,却是一问三不知,差点把这位朝廷派来的知州气得吐血。

徐州乃是直隶州,四品知州等同寻常知府,附近更有北宋皇家禁卫军直隶的武卫营。

可就在这么连通南北,地位要紧的徐州,竟然发生了这种事。

虽说知州也无权要求调动禁军武卫营,可朝臣哪里会管这么多,你徐州看起来军备充足,每年领的军饷又不少,可竟然出事,那后果可想而知。

彭城知县哪敢多嘴,只是把从东城楼上发现的旗帜递给了知州。

一递一个不吱声。

知州接过那替天行道旗,皱眉正要训斥知县,可那知县只是掀了掀那旗帜,让知州看看后面。

知州满脸不喜地把旗帜翻了个面,却看着那旗帜上的绣字,脸色逐渐铁青,默不作声。

两人大眼瞪小眼,沉默良久。

最后还是那徐州知州开了口。

“算了,去通知城中那些上户,让他们各自出些账,去找门路把损失的都填上吧。”

虽然很不情愿,可若是此事上报,牵扯出了空饷和徐州龌龊,那他们两的乌纱帽是指定保不住了。

这次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