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崤之战111(1 / 2)

秦国。

春秋纪元95年,前627年。刚过完年,秦国的远征军就踏上远征郑国的征途。

偷袭郑国,从战略战术上讲,没什么问题,是秦国想要争霸中原必须做的事情。但秦穆公忽视了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自己领兵大将的水平,二是晋国维护霸权的决心。

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是蹇叔的儿子,都是靠老爹上位的。这仨货打仗,除了冲,其他什么都不会。什么隐匿行踪、昼夜兼程、出其不意,统统没有,他们就一路吼着秦腔杀了过来,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秦军到达洛邑,经过王城北门。按照周朝的礼仪,诸侯军队经过王城,要把甲胄脱下来,捆绑好,步行通过,这叫束甲。

秦军虽然也知道有这个礼仪,但根本没有往心里去,只有三百乘战车的人脱下头盔,下战车走了几步,又纵身跳上战车,以显示自己的勇武。其他战车上的人连车都没下。秦军就这样乱哄哄地毫无礼貌地经过了王城。

有个叫王孙满的小朋友,在城墙上看热闹,他看到乱糟糟的秦军,就说:“治军不严,不注重礼仪,说明统帅不严谨,缺乏谋略。这样一支孤军,深入危险的地方,行为不严谨,做事缺乏谋略,焉有不败之理?”

王孙满是周襄王的孙子,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二月,秦军到达滑国(今河南偃师一带)。郑国商人弦高把一群牛送到洛阳去贩卖,正好遇到秦国的军队。

商人在郑国的地位很高。

那时候,各国商人的地位都很低,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他们只能依附于世家大族,成为附庸,谋得一席之地。只有郑国的商人是自由而富足的,他们深知自己的地位来之不易,他们都有强烈的爱国心。

弦高看到这么多来历不明的军队,就留了心。当他探知这支部队是要攻打郑国的时候,他没有犹豫,决定冒险阻止秦军继续前进。他一边派人火速赶回郑国报信,一边送给秦军四张熟牛皮作为见面礼,并冒充郑国使者,带了十二头牛,来见孟明视,说是代表郑国国君来犒劳秦军的。

孟明视信以为真,认为消息已经泄露,郑国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就下令停止前进。

郑穆公得到秦军来袭的消息,也吓了一大跳。赶紧探查杞子、逢孙、杨孙三人的防务,发现他们已经做好接应秦军的准备。郑穆公也不敢拿他们怎样,只好将他们驱逐。杞子逃往齐国,逢孙、杨孙逃往宋国。

孟明视探得杞子三人逃往的消息,知道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但又不甘心,就灭了滑国,携带战利品,往回走。

晋国一直在关注秦军的一举一动。秦军刚过洛阳,晋军就出发了,他们还动员了姜戎的军队一起参加行动,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大峡谷设下埋伏。

四月十三日,辛巳日,崤函大峡谷。

这是一个天然打埋伏的好地方。

为什么秦军不认真探查地形,小心快速通过,而是带着各种辎重和战利品,招摇过市呢?

这怪不得秦军。我们不能用现代军事思想去复盘春秋早期的战例。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伏击战。以前,从来没有人打过伏击战。大家打仗,都要遵守周礼,伏击、偷袭都不是君子所为。秦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晋国人早就解放思想,放弃了陈旧观念。于是,他们就成了这次经典战例的牺牲品。

晋国军队堵住峡谷的出入口,石块、箭矢如狂风暴雨般落下,秦军无处躲藏,也组织不起反击,他们根本找不到敌人在哪里。秦国人最后放弃了抵抗。他们天真地以为,大不了做俘虏,然后花钱赎回去。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就是这样想的,他们藏身在一块凸出的岩石下,躲避箭雨,等着敌人来抓。

面对这样的对手,晋军几乎毫发无损,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晋国人没有打算放过秦军,他们杀死了所有伤兵和俘虏,只留下三个主帅。这并不是他们仁慈,他们要把三人抓到晋文公的灵前去杀,用三个人的脑袋祭奠晋文公。

这也是有记载的第一次,只是纯粹为了杀戮,屠杀降卒和俘虏。

晋襄公虽然也想打败秦军,但从没想过要把他们全都杀掉。他还抱着传统的周礼思想,希望能教训一下秦国就行了,没必要把事情做得太绝。

他还在胡思乱想,先轸已经命人把一个五花大绑的壮汉送到他的战车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