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重耳即位(1 / 2)

晋国。

春秋纪元86年,前636年。

正月,秦穆公亲自率领战车四百乘护送公子重耳回国即位。

过了黄河,主管后勤的壶叔命人把过去常用的一些旧物搬下船。重耳见了,笑道:“我们要翻身做主人了,这些破烂也用不上了,都扔河里吧。”

狐偃见了,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应该借这个机会,把一些丑话说到前头。于是,他取了穆公所赠的一对白玉,跪献于重耳面前:“公子今已渡过黄河,前面就是晋国。现在内有诸臣策应,外有秦国支持,不愁晋国不入公子之手。我们这些旧臣也都没啥用了,愿意就此告别,相忘于江湖。这里有白璧一双,聊表我等的一点心意。”

重耳大惊:“我等历尽磨难,所为者无非共享富贵荣华,舅氏何出此言?”

狐偃道:“圣臣能使其君尊,贤臣能使其君安。我等无能,让公子困顿于五鹿,受饥饿之苦;我等不贤,让公子在曹、卫小国遭无理轻慢;我等无状,乘公子醉酒把公子骗出齐国。今见公子弃旧物若蔽履,深有感触,我等旧臣亦若蔽履,不如早早离去的好。”

这等关键时刻,狐偃如此要挟,重耳也是无可奈何。他不禁泪流满面,对狐偃说:“舅舅责备得对,这都是我的过错啊!”重耳随即命壶叔把丢弃的旧物一一取回。然后取了白壁投入黄河,发誓道:“河伯为证,我若忘记诸位的功劳,不与诸位同心同德,共享富贵,子孙不昌!”

狐偃这样做合适吗?客观说,机会抓得非常好,就是过于鸡贼。有些事情是心照不宣的,赌咒发誓有用吗?也许狐偃觉得有用吧,但这也给公子重耳心里留下一个梗,而且这个梗会很快发作。

狐偃的举动不仅给重耳留了个梗,也惹恼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当场发飙:“公子之归,乃天意,与尔何干?此等贪图富贵之辈,吾羞与之为伍!”介子推不久就离开了重耳的团队。

这又是晋国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狐偃和介子推分别代表了晋国两大阶层的利益。狐偃等人代表的是公卿大族,介子推代表的是士族。卿族是公族的延续,代表的都是公卿大族的利益,主张继续分封,瓜分国家。士族则希望能加强中央集权,停止分封,推行郡县制。公子重耳的盟誓,宣布了士族理想的破灭。于是,介子推便有了退隐之心。

其实,公子重耳也很无奈。当年,夷吾即位,答应分封里克等功臣,最后赖账杀人,搞得天怒人怨,重耳才有了机会。如果重耳不答应狐偃的要求,会有什么结果呢?重耳真的不敢去想,他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你们想分封就分封吧。

晋怀公也得到了重耳反攻倒算的消息。和解是不可能的,那就战吧。晋怀公派郤芮和吕省带兵迎击,秦晋两军在令狐这个地方相遇。

此时,秦军战车四百乘,晋军战车八百乘。真打起来,秦军恐怕不是对手。此时,晋怀公最合理的应对之策就是亲自领兵。他过于相信父亲的这两个老臣了,他不知道有句格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他派出军队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晋军没有主动出击,秦军也很默契,按兵不动。晚上的时候,重耳派公子贽前往晋军大营,郤芮和吕省已经等在那里。公子贽把重耳的条件摊在桌面上,两人也没讨价还价。于是迎击重耳的军队变成了迎接的军队。

晋怀公听到军队叛变的消息,知道大势已去,便逃到一个叫高粱的地方避难去了。高粱就是现在的临汾,盛产汾酒的地方。重耳一路畅通无阻,进入绛城,即位为君,是为晋文公。晋怀公的反抗势力很快被清剿干净,他也在高粱这个地方被杀。

晋怀公虽然死了,但晋国的局势并没有很快安定下来。一些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说,晋文公要为他的外公狐突报仇,据说,还有人看见狐家父子到处抓人。虽然晋文公一再强调所有的问题一概既往不咎,但郤芮和吕省还是从小道消息获悉,他们二人被认定为是杀害狐突的凶手,并对里克、七舆大夫之死负有责任。他们的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重耳即位后,既不封赏有功之人,也不处罚有罪之人,就是不动声色,搞得人们都摸不着头脑,二人更是寝食难安。

怎么办?两人决定铤而走险。搞阴谋诡计的人总是害怕被人算计。郤芮和吕省就是这样的人。以重耳的秉性,是不会秋后算账的,郤芮和吕省以己之心度重耳之腹,能得出什么好结论呢。于是,他们把晋国头号杀手勃鞮请了过来,让他去刺杀晋文公。他们觉得,勃鞮和他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是可以信赖的。勃鞮也答应了。

勃鞮是答应了,但勃鞮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连夜来见晋文公。

晋文公不想见勃鞮,但他马上就改变了主意,因为他看见勃鞮已经走了进来:这帮侍卫,连个人都挡不住。他决定明天就把他们全部炒鱿鱼。晋文公坐在几案后面,装作很镇定:“勃鞮,你胆子不小嘛,还敢到我这里来,不怕我现在就杀了你吗?”

勃鞮道:“不怕。我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人,没有什么好失去的。先君看得起我,让我习得一身好功夫。我曾对先君发过誓,永远只遵从国君的命令。过去,我听从献公和惠公的命令,现在,我将听从您的命令。”

晋文公道:“我让你去死,你死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