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齐桓公之死(1 / 2)

晋国。

狄族侵扰晋国,晋国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狄人,把世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以完成两年前韩原之战达成的协议。秦国也履行协议,把占领的河东之地归还晋国,并把自己的大女儿怀嬴嫁给世子圉,以修复与晋国的关系。

当初,晋惠公在梁国避难,梁国国君把女儿梁嬴嫁给了他。梁嬴怀孕超过了十个月还没有把孩子生下来,这是不吉利的征兆,晋惠公请梁国的大巫师卜招父和他的儿子来占卜。

占卜后,卜招父的儿子说:“一男一女,是双胞胎。”

卜招父说:“对,男的将来会成为别人的人质,女的会成为别人的奴婢。”

孩子生下来,果然是一男一女,一对双胞胎。于是,晋惠公就把男孩取名叫圉,女孩取名叫妾,希望能用不好的名字来压制不吉利的征兆。这次,世子圉到秦国做人质,妾也跟着来到了秦国,伺候穆姬夫人。

齐国。

春秋纪元79年,前643年。这年春季,齐国攻打英国,说是为徐国报仇。英国在今安徽金寨一带,是楚国的小弟,参加了两年前攻打徐国的行动。因此被报复。

齐国攻打英国,大获全胜,鲁僖公率领诸侯前往祝贺。

季友是鲁国的掌舵人,季友死后,鲁国的权利争夺愈发激烈,趁着鲁僖公外出,掌管兵权的公孙敖擅自出兵,灭掉了项国。项国在今河南项城、沈丘一带,与鲁国远隔几百里,不知道鲁国的贵族们是怎么想的,大约是想在宋国势力范围内楔颗钉子吧。公孙敖是庆父的儿子。

项国在宋国势力范围内,管仲死后,宋襄公开始有些想法,他岂能容忍鲁国这样做。他立刻在齐桓公面前把鲁僖公给告了下来,说鲁僖公擅自伐灭诸侯,要予以严惩。齐桓公也认为鲁国做得太过火了,就把鲁僖公给扣留下来。鲁僖公觉得很冤枉:这事我真的不知道。

鲁国的贵族们得知国君因为他们擅自灭掉项国被盟主扣留的事情后,也有些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还是鲁僖公的夫人声姜站出来,说自己亲自去摆平这件事情。

秋季,声姜在卞地会见了齐桓公。声姜是齐国公族的女儿,深得齐桓公喜爱,一直把她当女儿看待。声姜颇有外交才能,他向齐桓公解释说,鲁国之所以攻打项国,是为齐桓公的霸业着想。宋国两次破坏齐国针对楚国的行动,一次是攻打曹国,破坏联军打击楚国营救徐国的计划;一次是破坏在鄫国筑城,抵抗楚国势力北侵的行动。虽然还没有找出来是谁在鄫国筑城时制造了混乱,但并不妨碍先把帽子扣在宋国头上。声姜反复给齐桓公强调,陨石坠落宋国,大鸟退飞,都是不好的征兆,希望齐桓公对宋国保持足够的戒心,并愿意把项国移交给齐国。

齐桓公对声姜的解释很满意。并表示他的看法与声姜基本一致,鲁僖公之所以没能按时回国,不是被扣留了,是因为他也想就宋国问题与鲁侯深入探讨,才因此耽误了行程。

九月,鲁僖公回到鲁国。齐桓公也回国了。

冬季,齐桓公归国,不幸染病。一个月后,十月初七,齐桓公去世。

春秋第一霸主就这样离去了。

回顾齐桓公的一生,是被扶起来的一生,是管仲把他一手扶上了霸主的宝座,没有管仲,他什么也不是。在管仲执政期间,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就霸主之位。但在管仲当政之前,齐桓公两次攻打鲁国都铩羽而归;在管仲死后,齐桓公对抗楚国的行动也屡屡受挫,一些盟国也开始心生异念,齐桓公却无能为力。

管仲也不是一个滥好人。换而言之,管仲并不是一个所谓品德高尚的人,他只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以管仲之能,安排好齐国的接班人,实现权力的顺利交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不想看到,没有他看护的齐国继续强大下去。

管仲为何要这样做?因为他是一个坚定的“保皇派”。他是要真心帮助周王朝。但他最后也看明白了,没有哪个诸侯会真心辅助周王室,各路诸侯都各怀私心,即使最伟大的齐桓公和晋文公也不例外。所以,他要断了齐国继续强大下去的道路,延续周王朝的寿命。他只能做到这里了。齐桓公宠信奸佞,他从来不管不问。

齐桓公严重依赖管仲。在管仲去世前,他在病榻前问管仲该怎么办。

管仲最看重的是隰朋,就对桓公说:“隰朋是最好的人选,但恐怕也命不久矣。”果然隰朋在管仲死后不久,也去世了。

齐桓公说:“隰朋之后呢?”

管仲说:“您的臣子你最清楚,我可以给你分析一下,但不能替你做主”。

齐桓公说:“鲍叔牙如何?”

管仲说:“鲍叔牙是个君子,善恶分明,嫉恶如仇。而朝中什么样的人都有,鲍叔牙为相必然引起朝野不和。”

齐桓公很不解:“鲍叔牙对你有知遇之恩,你怎么还不支持他呢?”

管仲道:“鲍叔牙举荐我,是为了齐国,并不是因为我是他的朋友,齐国所以有了今天的局面。我不保荐鲍叔牙,也是为了齐国。我不能因为个人的恩惠而忘却国家大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