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郑庄公一命归西 楚武王营建郢都(1 / 2)

这一年是春秋纪元22年,前701年,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

郑国。

这一年,郑庄公57岁,已经当了43年国君,明显感觉时日无多了,便着手安排后事。

这年春季,郑庄公邀请齐僖公、卫宣公、宋庄公在恶曹会盟。恶曹在今河南原阳一带,是郑国的一座城邑。世子忽也到场了,这次会盟是郑庄公专门为他准备的。郑庄公本来也想请鲁桓公参加,但世子忽坚决反对,他只好作罢。

会盟的主题是增进各国之间的感情,大家要守望相助,不可相互背叛。盟会上,郑庄公的气色明显不是太好,世子忽也忙着拜访各方大佬。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都很给面子。

但靠这一纸盟约,就能保郑国平安,世子忽顺利接班吗?

郑庄公回到新郑,就一病不起,但他仍不放心。他的几个儿子都很出色,他们要是在窝里斗起来,郑国怕是永无宁日。于是,郑庄公让公子突去了宋国,公子亹(wěi)和公子婴(又被叫作公子仪)去了陈国,把世子忽托付给祭足。

五月,郑庄公去世,世子忽即位,这就是郑昭公。

郑庄公把能想到的情况都想到了,他要杜绝一切可能影响郑国稳定的因素。

他能如愿吗?

楚国。

楚国准备营建郢都。

郢都位于汉水下游一带,汉水成了郢都的天然防线。过了汉水,在汉水和清发水之间,是一片广袤的大平原,楚国人把这里叫作雍澨(shì)。过了雍噬,就是清发水,楚国人把它当作郢都的第二道防线。沿清发水,有不少国家,上游有唐国、随国等国,离得算是稍远,中下游有郧(yún)国、贰国、轸国等国。其中郧国比较强大,贰国和轸国都是很小的国家。这些国家,当年都是周朝汉东防线的组成部分。

楚国有个计划,就是要把这些地方都收入自己的囊中。

楚国命令贰国和轸国臣服。两个国家很是不解:我们已经臣服过了?楚国说,你们不懂管理,缺乏人才。我们将会为你们派遣最优秀的人才,帮助你们治理国家。

两国惧怕楚国,不敢不应允,但又心有不甘。他们一边答应楚国,说愿意结盟,一边向郧国求救。

郧国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一边出兵支援两国,一边向随国求援。随国是他们这些国家的老大。

随国不敢怠慢,让绞国、州国、蓼(liǎo)国都赶来支援。

楚武王命莫敖屈瑕和斗廉去和贰国、轸国结盟。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但不是嫡子,是庶子。莫敖是官职,相当于大司马,主管军队。

他们行至雍澨大平原边上的郊郢,得知郧国军队已经到了蒲骚,随、绞、州、蓼四国联军也在赶来的路上,知道要打一场硬仗。蒲骚是郧国的一座城邑,紧靠轸国,是楚国前去结盟的必经之地。

屈瑕虽然是军事主官,但没怎么打过仗,他问斗廉该怎么办。

斗廉说:“直接干翻他们就是了,还能怎么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