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孔父嘉之死(1 / 2)

鲁国。

春秋纪元12年,前711年。

元月,鲁桓公即位。去年,鲁隐公遇刺身亡,虽然官方公布的消息是寪(wěi)氏所为,凶手已经伏法,但寪氏深得鲁隐公信任,与国君并无矛盾和利害关系,他们为什么要做这种危险且没有收益的事情呢。

这世上从来就不缺乏明眼人。根据谁受益最大,谁嫌疑最大原理,很多人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鲁桓公和公子翚。他们一个当上了国君,一个晋升为太宰,嫌疑实在太明显。虽然没有人明确说出来,但鲁桓公已经感受到了人们的异样目光。

鲁桓公叫来史官,说要看最近的记录。史官拿出最新的一根竹简,鲁桓公看到上面写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当即就把脸拉了下来。

根据史官的史料记载规范,如果国君非正常死亡,就不记载即位,只写“元年春王正月”就够了,以表示即位的君主心怀悲痛,要为死去的君主报仇。如果写了即位,就表示即位的君主跟前任君主的死亡有关,新君主急着即位,没有悲痛的心情,也没有为前任报仇。

鲁桓公说:“为何要这样写?”

史官说:“据实而写。”

鲁桓公道:“你的依据呢?”

史官说:“我怀疑寪氏并非凶手,您还没有为先君报仇。”

鲁桓公道:“怀疑不能成为证据。”

史官说:“我只是把我的判断写下来。如果我的判断错了,后来者自然会改正。但我要据实而写,至少现在无人可以更改。”

那时候的史官牛逼得不行,他们记载历史,连国君都不能干涉。

鲁桓公打发走史官,叫来公子翚,说了史官的事情。

公子翚说:“您只要成为一代英主,有道明君,何必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鲁桓公道:“我担心会有人说我得位不正。”

公子翚道:“无妨。新君即位,最重要的是得到诸侯们的承认和支持。郑伯在诸侯中的声望最高,鲁国与郑国盟好,我们可以先赢得郑国的支持。”

鲁桓公道:“你有什么办法?”

公子翚说:“郑国要用祊地与我们交换许田。我们还没有把许田交割给郑国,这是个机会。”

鲁桓公道:“许田大,祊地小。许田对郑国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郑国对许国的控制,而祊地对我们来说,就是多了一块土地,意义不是很大。如此交换,我们太吃亏了,所以才一直没有把许田交给郑国,拖到现在。”

公子翚说:“所以说这是个机会。不让渡些利益,如何能获得郑国的鼎力支持呢?”

鲁桓公道:“也不可太明显。你让郑国拿出一些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他们就可以得到许田了。”

公子翚亲自到郑国,商谈交割许田的事情。郑庄公说:“我新近得到一块名贵的玉璧,是夏朝的遗物,可以作为补偿,赠送给贵国。”

三月,鲁桓公和郑庄公在垂地会面。垂地在今山东曹县一带。郑庄公向鲁桓公赠送玉璧,鲁桓公正式把许田交割给郑国。

土地交割完成后,郑庄公与鲁桓公在越地会盟,盟约商定:“谁违背契约,就国破家亡。”

会盟结束,鲁桓公很高兴,邀请郑庄公访问鲁国。郑庄公愉快地接受了邀请,约定到了冬季去访问鲁国。

宋国。

孔父嘉可谓春风得意。孔家作为宋国的老牌贵族,按照一般规律,应该早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

宋国现在势力最大的是戴族,宋戴公的后裔。宋戴公很能干,他有很多儿子,形成一个庞大的族群,把持宋国的大权,太宰华督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孔家和戴族的关系说不上太好。孔父嘉能得到宋殇公的青睐和信任,真的是走了狗屎运。孔父嘉不仅官运亨通,而且还娶了个漂亮的夫人,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

孔父嘉在戴国打了败仗,几乎全军覆没,只带了几十个人回到睢阳。宋殇公不仅没有处罚他,还安慰他,要他放下包袱,再接再厉。

华督本来对宋殇公宠信孔父嘉没怎么在意。谁还没几个信任的人呢,何况是国君。戴族势力庞大,他不介意孔家分点权,至少这样看起来更民主些。

但事情总有意外。

这年春天,华督到郊外去踏青。春暖花开,正是动物发情的季节,踏青的人很多。华督坐在豪华的马车上,看着不远处的桃花林落英缤纷,正要吟诗一首,突然看到一个美丽的少妇从桃花林中走过,仿佛从天上下来的仙子,粉红的花瓣落在她的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华督目送她远去,忍不住脱口称赞:“真他娘的太美了!”

华督问身边的随从她是谁,随从说是大司马的夫人。

华督自言自语道:“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糟蹋了。那个武夫,如何配得上欣赏这样的美。”

华督自从见到孔夫人,就茶不思,饭不想,连睡觉都想着那个美丽的身影。如何才能得到她呢?

华督是个行动派,他立刻就有了主意。

很快,睢阳街头就开始流传一张清单。

宋公元年,两次伐郑,无果。

宋公二年,与郑国、邾国战于东门,受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