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腹黑的郑庄公(1 / 2)

鲁隐公向郑国表达的善意已经很明确,郑庄公当然得接着。这年春季,郑庄公派使者到访鲁国,对当年狐壤之战表达了歉意。鲁隐公表示对公子翚擅自出兵参与围攻郑国的事情不知情,他已经严厉批评了公子翚,希望郑国能谅解。

最后,鲁隐公说,你们想要许田这个地方,鲁国可以让出来,只需要有平等的土地交换就可以。郑国使者表示同意。于是,两国会盟,签订了盟约。临末了,郑国使者向鲁国通报了齐僖公与郑庄公石门之会的情况。

齐国和鲁国虽然是邻国,但关系一直不太融洽。原因当然也好理解,两国都在向外扩张势力,免不了有些摩擦与龌龊。这自然都是背地里的事情,表面上还是很客气的,经常通婚。

既然齐国与郑国要结盟,鲁国已经与郑国结盟了,齐国与鲁国之间改善关系,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五月,鲁隐公与齐僖公在艾地结盟,这是两国首次达成的平等友好同盟关系。齐鲁郑三角同盟基本成型。

就在齐国和鲁国会盟的时候,郑国发动了讨伐陈国的战争。

郑国本来不想跟陈国开打。陈国虽然参加了两次对郑国的围攻,但都不是主角。陈桓公深得周桓王的宠信,郑庄公身为卿士,还要在朝堂上混,自然不想跟陈桓公闹得太僵。于是,郑庄公派使者到陈国,说只要陈国不再与郑国为敌,这篇儿就算揭过去了。

陈桓公一听郑国使者的话,马上就怒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大夫五父劝陈桓公:“亲近仁义的人,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是国家最可宝贵的财富。既然郑国退让,表达出了善意,我们就答应吧。”

陈桓公说:“我们讨伐郑国,有错吗?既然没有错,为什么要答应他们。郑国之战,宋国和卫国才是主谋。郑国报复他们,最后也没能拿他们怎么样。有卫国和宋国在,我们陈国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俗话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郑国奈何不了宋国和卫国,是因为他们足够强大,陈国哪里来的底气?

郑庄公亲率大军攻打陈国,陈国匆忙迎战,大败,被郑国抓了很多俘虏。

秋季,宋国攻占长葛。

宋国围攻长葛,郑庄公只是派人把公子冯悄悄接了出来,根本没有理会宋国的围攻,甚至还抽空跟陈国打了一仗。宋国攻占郑国的土地,就会给郑庄公留下把柄,这正是郑庄公想要的。他要以此为借口,为宋国做一篇大文章。

这年冬季,洛邑发生了饥荒。其实,饥荒的出现早有苗头,洛邑从春季就开始干旱,夏粮几乎绝收,到了秋季,老天还是不下雨,秋粮也没有种上。周公黑肩建议周桓王及早派商人到各国购买粮食,但这些国家也都遭受了旱灾,限制粮食出口,于是,洛邑就出现了饥荒。

同样是旱灾,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出现饥荒呢?

因为其他国家都有粮食储备。按照要求,一般的国家要有三年的粮食储备,大国则要有十年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洛邑的人口多,耕地少,当年产的粮食,当年就吃完了,剩不下来。有的故事书把这次饥荒跟郑庄公抢收王室的小麦和黍子的事情牵扯在一起,这是不对的。郑国抢王室的粮食事情发生在三年前,都已经过去三年多了。

周桓王不能看着百姓挨饿,就派人到鲁国,让鲁国出面,向齐国、卫国、郑国、宋国提王室购买粮食。说是购买,实际上,各国好意思收天子的钱吗?说白了,还是白送。

鲁隐公把周王室缺粮的事情告诉了郑庄公。于是,郑庄公带了很多粮食前往洛邑,正式觐见周桓王。自周桓王登基,郑庄公虽然常去洛邑,但还没有正式觐见过周桓王,他想借此机会,修复一下与周王室的关系。毕竟,郑庄公还要继续在朝堂上混下去,跟天子的关系闹得太僵,也不是个事。

周桓王在朝堂上正式接见了郑庄公。

郑庄公说:“闻得洛邑缺粮,我特意送来两百车,还有郑国特产五十车。若有不足,天子尽管开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