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五国伐郑(1 / 2)

郑国。

郑庄公来到洛邑,要调查王子狐的死因。周桓王很气愤,根据谁获益最大,谁嫌疑最大原理,他将成为最大的怀疑对象。即使最后没有什么调查结果,他身上也会平白无故地产生污点。

周桓王虽然很气愤,但却不能发作。他耐心地跟郑庄公解释:“王子狐去世的时候,身边有很多人,还有几个太医,都可以作证,他是悲伤过度而死,有什么好调查的?”

郑庄公说:“有人提出质疑,我身为大周朝的卿士,就有义务把真相公之于众。再说了,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天子的名声,不至于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天子产生怀疑。”

周桓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郑庄公搞什么调查,他说道:“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我都答应你。”

郑庄公道:“让虢公离开朝堂,回到封国去,永不再来。”

周桓王道:“虢公是你最得力的助手,再说了,他没有犯任何错误,如何能让他离开呢?我向你保证,你永远是我大周朝的卿士,若违此言,必遭血光之灾。”

郑庄公道:“如果曲沃有求于天子,请答应他们。”曲沃庄伯一时拿翼城晋国没办法,就找到了郑庄公,表示他要是得手了,一定支持郑庄公。实际上,曲沃前两次造反,都得到了郑庄公的暗中支持,如若不然,以晋文侯与周平王的关系,周朝岂能坐视不管。

周桓王道:“这个可以。”

莒国。

两年前,莒国慑于鲁国和纪国的压力,被迫做出让步。事情过后,莒子又有些后悔:“他们一定是在诈我,我怎么就这样轻易上当了呢?”但要他马上去找回场子,他又没这个胆量。正在懊恼之际,齐国的使者到了。

齐国提议,两国结盟,共同对抗鲁国和纪国之盟。莒子当然没有意见,于是,齐国让莒国去攻打杞(qǐ)国。

杞国是夏朝的后裔,一开始生活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早在夏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周武王为了能够让夏朝的祭祀得以延续,就找到了杞国,封他们的国君为公爵,让他们侍奉夏朝的祭祀。

杞国的爵位虽然很高,但实力太菜,在中原混不下去,就举国东迁,来到山东,但仍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杞人忧天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的,他们担忧的不是天会塌下来,而是他们真实的生存现状。最后,杞国得到鲁国的庇护,在山东昌乐一带立国,才算安顿下来。

莒子说:“鲁国要是干预怎么办?”

齐国使者说:“齐国会负责牵制他们。”

于是,莒国出兵攻打杞国。杞国常年漂泊,国力衰微,哪里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他们很快就失败了,莒国占领杞国重要城邑牟娄(mùlóu)。牟娄在今山东诸城一带。齐国在鲁国边境附近搞军事演习,鲁国果然没有去干涉莒国的军事行动。

卫国。

卫桓公脾气好,为人谦和,州吁认为这是懦弱。他对人说:“我要是当上国君,绝不会像他那样。卫国需要有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来领导。”

州吁虽然统领军队,但却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只有国君才有权力命令军队拿起武装,执行作战任务,这是各国控制军队的常规操作,卫国也不例外。于是,州吁就到处拉拢军队将领。卫桓公知道后,没有办法,只好解除了他的职务。州吁逃亡到共国,去找共叔段。

共叔段当年造反的时候,与州吁的关系非常好,两人因此结成朋友。公孙滑也因为这个原因,得到卫国的庇护。共叔段和公孙滑逃亡的时候,身边带了不少死士,他们都是最忠诚的战士。

州吁对共叔段说:“把你的人给我,我若是成功了,一定帮你复国。”

于是,共叔段就把他的亲卫死士交给了州吁。州吁带着共叔段的人,再加上他招募的被卫国流放到国外的其他一些人,悄悄潜回卫国。

二月,卫桓公要前往洛邑,祝贺周桓王登基。半路上,他遇到了州吁。州吁诚恳地向他承认错误,希望得到原谅。卫桓公心一软,就答应了。

当天晚上,在州吁的策应下,他的敢死队袭击卫桓公的营地,杀死卫桓公。州吁进入卫国都城朝歌,自立为君。

州吁弑君,篡夺君位,在诸侯中引起轩然大波。有的人说州吁有魄力,但更多的人指责他大逆不道。

宋国。

宋殇公即位后,对公子冯的存在深感不安。宋国国内有不少支持公子冯的人。流亡国外,依靠国内的支持而上位的人不在少数,宋殇公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要除掉这个潜在威胁。但公子冯已经去了郑国,仅靠宋国的力量,还真拿郑国没办法,根本没有可能把公子冯从郑国人手里抢回来。于是,宋殇公决定去寻求鲁国的帮助。

宋殇公约见鲁隐公,说要与鲁国重温宿地之盟,这是三年前宋国和鲁国签订的盟约。两国刚约定好会盟的日期,卫国就发生了州吁之乱。于是,宋殇公请求与鲁隐公提前进行非正式会面,交换对时局的看法。

鲁隐公和宋殇公在清地会晤。清地在今山东东阿(ē)一带。宋殇公提出一起支持州吁,共同向郑国施压,帮宋国夺回公子冯。鲁隐公不置可否,说要先回去与群臣商议后再做答复。

鲁隐公回国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夫众仲说:“百姓是国家之本,安抚百姓要靠德行,而不是动乱。州吁这个人残忍好武,动不动就要用武力解决问题,这与负薪救火有什么区别呢。滥用武力,民众们就会背叛他;残忍暴虐,亲近他的人就会远离他。众叛亲离,这样的人一定不能免于祸患。”众仲也是鲁国的公族,众氏家族的族长,只是不那么显赫而已。

鲁隐公道:“既然这样,我们就不用管卫国的事情了。如果州吁的人来寻求帮助,一定不要答应他。”

卫国。

共叔段要州吁兑现承诺。以卫国现在的实力,如何敢独自去找郑国的麻烦。他必须要寻找盟友,壮大声势。

州吁马上就想到了宋国。宋殇公必欲先除掉公子冯而后快,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于是,州吁派使者去见宋殇公。

宋殇公说:“郑伯对天子不敬,理应受到讨伐。但以卫国和宋国的实力,虽然不怕郑国,但郑国本土作战,要打败他们,让他们屈服,怕是稍显不足。”

卫国使者说:“陈国和蔡国是宋国的盟国,你们可以请他们参加,所需要的费用由卫国承担,谁得到的战利品归谁。”宋国见卫国这样说,就爽快地答应了。

五月,卫国、宋国、陈国、蔡国四国联军讨伐郑国,包围了新郑的东门。

这是第一次诸侯们联合攻打一个国家。四国联军的人很多,郑国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军队,有点吓蒙了,赶紧关闭城门,小心防御。

四国联军来到新郑城下,也有些蒙圈。新郑这座城池实在太大、太壮观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宏伟、坚固的城池。用现代的数据说,新郑的城墙长约20公里,墙基宽50米左右,高近20米,城池面积16平方公里,不仅有瓮城,还有很多防守的马面墙。

联军看着新郑的城墙发愣,郑国的守军看着来犯之敌发呆,双方谁都没有敢动手,就这样看了五天。

最后,还是州吁醒悟过来:我们围攻郑国都城五天,郑国人不敢出城迎战,我们大胜啊!

于是,联军宣布伐郑之战取得胜利,然后就各自回家了。

州吁回到卫国,宣称他统帅诸侯联军,讨伐郑国,大获全胜,然后命令举国庆贺。民众们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反对州吁的声音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大。

州吁焦躁不安,问石厚该怎么办。

石厚现在已经成了州吁的狗头军师,他说:“我们必须要再次讨伐郑国,取得一场真正的胜利,才能树立您的正面形象,平息不和谐的声音。”

州吁再次派人到宋国,要求二次伐郑。宋殇公当然没有意见,他说:“我们的力量需要进一步壮大。”

卫国使者问:“还有谁可以加入进来?”

宋殇公道:“如果鲁国能够加入,一定可以打败郑国。”

于是,宋殇公派使者到鲁国,邀请鲁国加入联军,一起讨伐郑国。

鲁隐公当然不想趟这趟浑水,他拒绝了宋国的要求。

宋殇公不死心,派人给鲁国大司马公子翚(huī)送了很多贵重礼品,请他劝说鲁隐公。公子翚,字羽父,也是鲁国的公族。公子翚看在钱的份上,自认为深得鲁隐公信任,能说上话,就满口答应了。

不出意外,鲁隐公拒绝了公子翚的请求,并告诫他,不要掺和卫国和宋国的事情。

公子翚拿了宋国人的钱,大话也说出去了,要是不能兑现,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于是,就瞒着鲁隐公,悄悄调动军队,加入了讨伐郑国的大军。鲁隐公听说后,装聋作哑,当做什么都不知道。鲁隐公有自己的小算盘:要是打输了,他可以以不知情为借口,推个一干二净,反正他没有同意出兵;要是打赢了,自然少不了他的好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