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卖鱼小队成立(1 / 2)

正如狗子说的那样,即使赵亮的爷是村长,但是那天那么多人都在场,对方不占理,而且都是小孩儿,就算找他爷爷也没用。因此,这几日都十分太平。白天大家就一起做鱼笼,由于材料用的差,因此损耗非常严重。经常一天起码有一两个报销。所以每天用的鱼笼保持在30个左右,运气好每天能捞到30来斤货,运气差也能捞到20咱们多斤。他们四家平分每天还是有起码3斤的伙食。

王二蛋还说等待时机,这第一桶金的机会不就来了嘛。于是这天晚上,大伙儿分完货后,王二蛋就把几人聚在一起商量。

“大伙儿听我说,我有个想法。”

“二蛋,你说,狗子哥听你的。”吃着甜头,狗子现在为二蛋是瞻。

“你看,咱们现在每天捞这么多。我想多捞的能不能找机会去卖掉。”

卖鱼这个行当三人都未成想过,主要是农村孩子,害怕见世面,胆子小

见三人不说话,王二蛋又开口道

“这样,咱们每天一人分一条鱼和一斤货。这些也够大家一家饱餐一顿了,剩下的我们通通拿去卖掉。”

王明有点舍不得。主要是这些天他可吃得太爽了。

“二蛋,能行吗。我们连去哪儿卖,卖多少钱都不知道。要是卖不掉不就浪费掉了吗”

杨宏也有些犹豫,倒是狗子一如既往支持二蛋。这般场面也在王二蛋的预料之中,他又开口到

“去哪儿卖不成问题,我听我爹说村口往东南方向走20公里就能到码头。咱们这儿应该只用往东走10多公里就能到。至于卖多少钱,等我去打听打听就知道了。干不干,一句话,不干就拉倒。”

杨宏犹豫了片刻,还是同意了,没办法王明只能跟着同意,毕竟他可是有“前科”的。至此,卖鱼小队成立,接下来就是准备工作。

夜晚,王二蛋一家正吃着饭,桌上是一条一斤多重的海鱼,清蒸扇贝,炒海参和一道炒白菜。自从王二蛋开始捕鱼以来,家里的伙食条件直线上升,这也算是王二蛋这两个月以来最大的贡献了吧。一家人吃的唇齿留香,王二蛋突然发声问到

“爹,你们下次去码头把我也带上好不好。”

王涛一听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骂到

“你吃撑着了,你跟着去干什么。家里一大堆事要做呢。去去去,少给你老子添乱。”

“哎呀,爹,我就想去码头看看。去了我就原路返回。”

“滚蛋”

见老爹说不动,王二蛋只好转头恳请老娘

”娘,你就带我去吧。我长这么大都没出过村子,我就去看看码头长什么样子,看完了我就原路返回。”边说边拉扯着母亲的衣服。

终于把杨雲也惹烦了

“当家的,你就带他去吧,二蛋今年也13岁了,出门见见世面也挺好的。”

“对啊爹,你就带我们去吧。”王四丫也跟着起哄

“你去做甚,带你哥一个人去就够麻烦了,还带你个跟屁虫。明早就把你送到你爷那边去。”

王涛这话算是同意了。最后,只有王四丫一个人受伤。

·································

第二天天还不亮,一家人就出门了,先是顺路把王四丫送到她爷那儿去。到了门口,大伯一家也起来了,兄弟二人站在门口一顿寒暄

“大哥,我要去上工,这小子非要跟着去。我没办法,只能把四丫送你们这儿来了。就照看一上午,这小子下午就回来。”

大娘有些不情愿,毕竟多一个人多一碗饭。大伯倒是没说啥,好歹也是自己兄弟

“成,小丫头听话,不会出事的。”

“诶,好。那就麻烦大哥大嫂了。”说完还把一个小布袋递给大嫂,里面装了起码半斤大米。大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过,笑盈盈地说

“你就放心吧老三,有你大嫂在,四丫肯定好好的。”

南方水汽大,早上的雾气也很重。“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11月份的南方,大家出门都需穿多两件,不然还是会冷。露水将衣服都浸湿了,好在后面就上了官道,太阳出来一烤衣服就干了。从村子一路出来,不是菜地就是山林,路过几个村落,碰见几个熟人会寒暄几句,但大致是没什么人的。终于,官道变宽成一个小广场,前面还有一堵城墙和一扇红漆大门,上面刻着三个大字“海山县”

城外的小广场上,挤满了卖菜的人,方圆所有的小村落基本都会挑着菜到县里来卖,但是不会进城去卖,因为会收摊位费,说不定还会有“管理费”,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王涛和守卫大哥交谈了两句,就把三人放行了。进入城内,就看见大大小小各种商贩,卖啥的都有。

“这儿是西市,来往的商人最喜欢在这里开设店铺,想买啥都能在这里买到。”王涛一边走一边讲解“往前走就是北面的住宅区和官府,再往东走是一些食肆、酒楼、赌场,还有青···”

王涛还没说出口就发现好像说错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