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改朝换代(十九)(1 / 2)

朝堂上关于恩科举试和察举推荐人才已经有了定论。剩下的便是确定恩科举试的主考官和察举考核官。

说实话,这两件事,永献帝也只能任由几位协理大臣推荐人选,不过几次三番看他们的脸色,永献帝的脸色是愈来愈差。

姜咹只能在旁边安抚他的情绪,督促他勤学多读书,谆谆教诲他徐徐图之的重要性,又跟他反复提及汉质帝被梁冀毒杀的事情,告诫他手上有兵才会出政权,没有兵和军他就是个光杆将军,做什么都不会有人赞成。

但这些都不是一时三刻能完成的,他只能等,等不了就耐着性子慢慢磨,磨平了棱角再继续忍,忍到见到他们哭的时候还能笑着安慰的时候就差不多了。

这些话说得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永献帝无奈,只好每日里跟小林子学功夫比拳脚,把他想象成自己身上的四座大山,奋力出击,只盼有一天能移山填海,酣畅淋漓。

没过几日,摄政王等人便确定好恩科的主考官和察举的考核官。恩科主考官为礼部侍郎李运帆,而察举考核官则由吏部郎中王伯潜兼任,各郡郡守共同推选认定。

郑朝的制度跟姜咹了解的古代是有区别的,它既有唐朝以前的官职和制度,比如朝堂之上还有丞相之职,地方也还在推行郡国制,又有唐宋以后的,像是科举考试和六部。

皇帝之下,丞相居百官之首,统管万机,掌佐天子,可弹劾百官,执行诸罚。其下便是尚书令,统管六部,处理天下事。

六部则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分别执掌国家的官员任免、财政收支、礼仪外事、军队驿站、法律刑狱和工程水利等事务。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和考功司。长官为吏部尚书及吏部侍郎,尚书一人,侍郎两人。各部皆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二人。

户部掌管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和贡赋之差。下有四部:一户部,二度支,三金部和四仓部。长官为户部尚书和户部侍郎,尚书一人,侍郎两人。户部之下,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和仓部主事三人。

礼部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也有四部:一礼部,二祠部,三膳部和四主客,长官为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尚书侍郎各一人。四部各有郎中、员外郎一人。

兵部掌管天下武官的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四部:一兵部,二职方、三驾部和四库部,长官为兵部尚书,无侍郎。四部之下各有郎中、员外郎二名。

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下有刑部、都官、比部和司门四部。有刑部尚书一人,刑部侍郎一人。四部中,郎中和员外郎各一人;刑部、比部主事各四人,都官和司门主事各两人;令史和书令史各十数人;刑部掌固十人,其余掌固四人。

工部掌管天下土木水利工程以及屯田、工匠、官府手工业之政令。下有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有工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四部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一人;工部主事三人,其余主事各两人。

六部之外,又设光禄勋,卫尉禁卫军,太仆,慎刑司,大鸿胪,宗正和少府等七卿,掌管皇宫内外的事情。

光禄勋主管皇宫内的警卫事务,多为皇帝的智囊班子集中处,包括光禄卿、光禄丞、车郎将、户郎将、骑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主宿卫护从、羽林中郎将、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仆射、谒者、常侍谒者和给侍谒者。

卫尉禁卫军,职掌宫门卫屯兵,是皇帝的禁卫司令。建康城内有南北两军,北军屯兵城外,南军又称为禁卫军,守卫皇城。

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及牲畜事务。包括太仆卿、太仆丞等官员。

慎刑司主管刑法和监狱以及审判案件。主要官员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