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改朝换代(十八)(1 / 2)

正月十七,永献帝正式开始上朝,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恩科。

朝堂之上,永献帝坐北朝南位于宝座之上,顺亲王位于其右手下。百官分四列,李执谢翎分别位于左右列前排,商宗翰和孙传敏则位于中间两列前排,其后分别排着众官,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永献帝坐定,王如海便尖声高呼:“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谢翎立刻就手持象牙笏板出列,“臣有本启奏。臣以为,今新朝已定,当增设恩科,以期为我大郑选拔人才,稳定朝局。”

这件事永献帝早已知晓,小安子也跟他说过,一般新皇登基都会大赦天下以及增开恩科,以示新皇恩典。于是他便点点头,又看了看右手下坐着的顺亲王郑淮。

郑淮五十余岁,肤白,清瘦,面上带着笑,正侧耳聆听谢翎启奏。

永献帝便又看了看李丞相和商太傅,老成的道:“摄政王叔、李丞相和商太傅,你们以为如何?”

小安子教他,不管如何,既然已经坐上了龙位,就要有气势,端直了身子,朝堂上有什么不懂的就问。

郑淮几人听到永献帝的问话,虽然小小的惊了一下,不过想来上朝前王如海也会提点一二,是以并没有太在意,于是郑淮抬头看向永献帝,“回禀陛下,臣以为谢大人所言有理。新皇登基,增设恩科,一直有此惯例,更何况我朝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所以臣提议要尽快发文下去,这样才能早日广纳人才。”

商太傅也出列了,“不错,臣也附议。陛下,臣以为只是开恩科不足以广纳人才,当以察举辅之,两举并行,方能选出所需要的人才官员。”

商太傅之后一个瘦弱的官员亦出列,王如海便轻声地提醒永献帝,“这是吏部侍郎史汪洋。”

史汪洋道:“回禀陛下,自前朝起,察举制就已渐渐没落,因察举制虽然能为朝廷选贤任能,但是多为地方大族把控,贡士者,不复依其才干,多虚造声誉,实为名不副实者。所以臣以为,增设恩科足以,察举制不宜轻易重启。”

听到这话,永献帝便有些头晕,他过了年才六岁,又是第一次上朝,根本还不熟悉朝纲和程序,摄政王看到永献帝脸上露出的一丝困惑,心里冷哼一声,便看着史汪洋道:“史大人的担忧不无道理,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商太傅也是担心开恩科不足以尽可能多的吸收人才。要知道,此次逆贼郑溥祸乱,殃及十余个州府,很多州府的地方官吏皆死于祸乱中,若只开恩科招贤纳士,怕是远远不够。臣以为,商太傅的两举并行,实为良策。”

丞相李执终于也出列了,“回禀陛下,臣以为摄政王所说的极有道理。察举可以只在地方州府实施,由地方自行推选出有德之士出任地方官吏,恩科则可以充作朝廷选人的方式,由各方士子愿考尽考。”

摄政王和三个协理大臣都同意两举并行,其他官员哪还敢开口说话?史汪洋蚍蜉难撼大树,新皇的第一个治国政策便确定下来。

接下来,官员们都无事启奏,便下堂退朝。永献帝心里有第一次登上金銮宝座的喜悦,但是更多的是困惑,他不明白,史大人亦是为了朝廷,为什么他的提议会被其他人否掉。

傍晚,小林子在建福宫外的大院子里教他和小安子学功夫的时候,他一边蹲马步学基础功一边问小安子。

姜咹想了想,先问了他,“陛下觉得史大人的提议好在哪?”

永献帝道:“门阀世家这个成语朕还是听说过的。李谢等人极力推荐两举并行,难道不是为了将他们本族的后辈推上各个地方,好成为像曾经的王谢那样的世家?”

姜咹没想到永献帝居然知道王谢世家,不过转念一想,他一向聪明,有时间就会偷偷看书,懂得这些也不奇怪,“不错!可是陛下以为您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呢?”

“自然是好好治理国家,用心政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