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改朝换代(十五)(1 / 2)

又过了几日,朝堂上悬而未决的皇位之争总算落下帷幕,前太子太傅商宗翰等人终于退步,同意十三皇子郑烽继承大统,但为了稳固朝纲,擢选丞相李执、尚书令谢翎和御史大夫司向卿为辅政大臣,顺亲王郑淮同理摄政,即摄政王。

钦天监加班加点挑选黄道吉日,将登基大典安排在正月十六。即日起,十三皇子被正式立为皇太子。

姜咹算了算,距离郑十三正式登基还有三十九天。

成元帝和其余皇子的衣冠奠一共持续了九九八一天,待到郑十三正式登基之后由他亲自送棺入殓,封闭皇陵。

这中间便没什么大事,郑十三每日上早课、守灵、上下午课、晚上温书习字。此外,郑十三又央求永安公主为他找了个功夫俊的侍卫蒋三思,让小林子每日跟他学习拳脚功夫,傍晚再回来带着他和小安子一起练。

姜咹又特别交代郑十三,高夫子的课逢三请一,早课晚点亦无妨。反正李执他们也不希望郑十三好好学习,这样一来,他们还不如化明为暗,暗渡陈仓。

李执和谢翎对他们什么态度,姜咹也知道,一个5岁的黄毛小子和两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太监,能翻出什么水花来?

所以,她开始劝谏郑十三人前必须要骄纵霸道,人后用功努力,尤其是对他那几个伴读,便是打了骂了也没关系,由着他们回去告状。

郑十三原还不懂,姜咹便仔细给他分析,“太子觉得李丞相和谢尚书如何?”李执前几日来她算是见过他,谢翎倒还一直未曾出现。

郑十三却不一样,他日日上朝,哪天见不到他们虽然曲意逢迎但隐隐霸道的模样?想了想,他道:“那日你被打,他午时三刻过来见我,态度上不太恭敬,言语上却甚是宽容。”

姜咹笑道:“古人常说,‘父母之爱子,便为之计深远。’《四书五经》里关于教育读书的句子更是俯拾即是,太祖皇帝身体力行鼓励子孙后代多读书。可李丞相却暗暗鼓励您不要读书,贪图劳逸,您觉得是为何呢?”

“总不会是因为李丞相怜惜太子您身娇体弱,对您舐犊情深体贴入微吧?”

“若是如此,他的亲孙子李垚又算什么呢?李垚与您相同年纪。每日起得比您还早,亦不见李丞相说什么‘太过年幼,需要多多睡眠’。您可明白为什么?”

郑十三好似有点明白了,“他不想我好好读书?”

“不错!”

“自古以来,主幼则多出祸端。光汉朝一朝就出了十个小皇帝,比如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仅仅百日的汉殇帝刘隆。”

“汉冲帝刘炳两岁即为,三岁夭折;汉觞帝刘隆出生不过百日就登基为帝,不满周岁就夭折;还有汉质帝刘缵,也是八岁即为,却九岁就夭折。”

“若说汉冲帝汉殇帝到底年幼,早夭的风险很高。可汉质帝已经八岁,怎么可能会夭折?太子,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因为有人不想他活下去!”

“不错!他是被梁冀毒死的。梁冀,梁太后之兄,据说因为汉质帝称呼他为‘跋扈将军’,他便下毒毒死了汉质帝,拥立蠡吾侯刘志入南宫,即汉桓帝。”

郑十三鼓着眼睛望着姜咹,“小安子,你是想提醒我,我现在年纪还小,须得收敛锋芒示人假象吧。不过,你放心,这个我可是知道的!”

“想当初,我和其他皇子们在四三所的时候,我就明白,这宫里就是一群跟红顶白的人。我身为皇子,可母妃身份低微,没有外族支撑,宫里又有谁会高看我一眼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