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中心县高官朱继先63(2 / 2)

长征结束后,红六军团缩编成120师359旅。1939年2月,日军对陕北根据地进行长时间的封锁,为解决边区财政经济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困难,359旅响应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在旅长王震的领导下,朱继先和战友们一起,利用3年的时间,使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形成了以艰苦奋斗为特征的南泥湾精神。在359旅的带动下,整个边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使陕甘宁边区的农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迅速发展,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当中。

1942年,朱继先被保送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半年后回到359旅,不久升任为719团副政委。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迅速占领东北地区,党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朱继先奉命率八百余干部和一个团的干部架子(只有营长、连长、排长和少数干事)到东北局报到。在东北局的安排下,朱继先接受了在西满地区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指示,带领一个团的干部架子来到洮南,组建了洮南支队,政委于应川。朱继先同时兼任东北民主联军嫩江军区第一支队副司令,司令员夏尚志。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满地区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地方土匪、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光复军、先遣队等活动十分猖獗,社会秩序极其混乱。随着日伪政权的垮台,名目繁多的土匪蜂拥而起,各霸一方。朱继先带领洮南支队一个县一个县的逐个清剿土匪,建立政权。

从1946年1月开始,国民党向东北解放区运送大批军队,派遣大批特务,对人民政府进行颠覆策反活动,新生的革命政权面临着严峻考验。洮南、安广、开通、镇东、瞻榆、突泉、白城等地相继发生了反革命叛乱事件。形势严峻,朱继先联合东蒙自治军及兄弟部队,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组织部队连续作战,一鼓作气收复了白城、安广、泰来、开通、镇东和瞻榆等西满六县,六战六捷,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为建设和巩固西满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根据形势需要,东北局成立辽吉省委,洮南支队划归辽吉军区,在省高官陶铸的帮助下,洮南支队扩编成独立骑兵旅。为了保证后勤部队的安全,陶铸下令将军区后勤部、后方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纺织厂、鞋厂、敌伪军官教导团、文工团等单位迁至突泉县。

1946年8月,辽吉省高官陶铸到突泉县视察,并建立了突泉县中心县委,下辖突泉、瞻榆、科右中旗、ZLTQ,任命朱继先兼任中心县高官。

为了保证中心县委的安全,朱继先调动部队对科尔沁草原及周边的土匪进行了大规模清剿,率领部队和内蒙自治军联合作战,终于在1947年夏清除了草原悍匪,使科尔沁草原恢复了宁静,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朱继先坚持西满地区的革命斗争,配合主力部队反攻,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地主民团和蒙古族地主武装,扩大解放区,扩充地区、县和乡镇的武装力量,巩固西满根据地政权。在稳定地方政权的基础上,向主力部队输送兵员,组织担架队向前方送粮食、弹药等物资,抢运治疗伤病员。抽调大批干部组建工作团深入农村,一面配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开展剿匪斗争,一面集中力量,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和农民自卫队,开展清匪反霸,进行土改,发展农业生产。1947年4月,朱继先作为民主联军代表,参加了NMG自治区成立大会。

朱继先率一个团的干部架子来到东北,发展成洮南支队,继而扩编成独立骑兵旅,在西满地区南征北战,经历大小战役一百余次,先后建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20多个,创建革命根据地20多万平方公里,为解放东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48年,骑兵独立旅扩编成第四野战军骑兵独立师,朱继先任第22纵队副司令员兼骑兵独立师政委。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直打到广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国后,朱继先历任JX省军区后勤部政委、中共吉安地高官、创建并担任井岗山大学校长。1964年任JX省省委委员、高官,中共八大代表。1966年朱继先肺病复发,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