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中心县高官朱继先63(1 / 2)

雕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镌刻在⼈们头脑中的记忆,却会永远清晰。人生只有经过岁月的打磨,才能沙粒成珠,破茧成蝶。

红军长征时期,生活是艰苦的,战争是残酷的,在新苏区作战的一年时间里,国民党没有给红军任何喘息的机会,一直到1935年11月,敌军集结130个团的兵力,打算彻底消灭红二·六军团,红六军团长王震等人觉得压力实在太大,只得被迫撤离,开始长征。

红军人数众多,粮食变得尤为稀缺,浩浩汤汤的行军队伍,有先锋队,有殿后队。部队在过草地时断炊,只得挖野菜过活,但是野菜都被前面走过的部队挖光了,大伙只能吃野菜根。

一位战士饿的走不动了,倒在草地上,气息奄奄,王震看到之后,急忙从挎包里,拿出了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酥油粘粑面,叫警卫员从不远处的小河里,舀了一些水兑在了一起,喂给了那位战士。

本来已经饿的昏厥过去的战士,在吞咽了一些食物后有了知觉,睁眼看到王震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哭泣,豆大的泪珠止不住的流,王震又拿出一块牛肉干放到战士的手上,并鼓励他坚持住,马上就走出去了。

这名战士叫朱继先,是JX省PX市莲花县人。1930年,15岁的朱继先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因为作战勇敢且战术灵活,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因为太久没有进食,头晕眼花,不愿拖累战友,催促他们走了之后,自己倒在了草地里。

部队行至横断山脉的中甸地区,要翻越一座大雪山,这座雪山不陡峭,可是太过于高大,越往上走越是冰雪盖地,被雪压低了枝丫的一棵棵树木森然可怖,再加上空气稀薄,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倒在了皑皑白雪中,失去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为了使同志们走出草地,首长们带头吃野菜,并把心爱的坐骑杀掉,把肉分给大家吃……。朱继先分到了一块马肉,但他舍不得吃,揣在怀里,实在饿得受不住了,才用手撕下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行军,打仗,再行军,再打仗。闲暇下来时,更是风雨侵衣,饥饿难耐。行进在草毡泥潭中的朱继先,找到了一种战胜饥饿的方法,那就是转移注意力。

人都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朱继先让指导员教他认字,每天十个,从不间断。开始时,他只是为了克服饥饿,他说:只要学习起来,也不饿了,也不困了,也不感觉累了,时间过得很快。可是读着读着,他感觉读书让他眼界宽阔,内心强大,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他觉得,文字的力量强大到让人觉得其中蕴含玄学,文字勾勒了画面,弹奏出乐章,藏得了相思,去得到家乡。当他明白了文字的力量后,决心投身于此。

指导员告诉他: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优秀了。因为大部分人都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指导员还说:书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也许你会因此而改变或蜕变。朱继先听了指导员的话,决心奋力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一有时间他就坐下来,用小木棍在雪地上写字,闭上眼睛琢磨字的含义和用法。井掏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武艺高,不会的,他就向身边的人请教,几个月下来,他成了部队中的文化人。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内,自然地显露出他的英气。他总结说: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细想出智慧,细嚼出滋味,细工出巧匠,细泥浇好瓦。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然潜藏在气质里。

人有满腹才,不怕运不来。长征中,部队减员严重,许多首长从团长降为营长,可是朱继先却不断进步,职务也不断升迁。到1936年长征结束时,朱继先已经是第六军团政治部党总支书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