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子围歼战57(1 / 2)

每个人都有一条贯穿全身的骨头,它叫脊梁。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埋头苦干的人,不缺拼命刚强的人,不缺为民请命的人,不缺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每当家园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刀劈斧剁的天地间,都会出现一批不愿做奴隶,不愿做愧对祖先的人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戍庄守土护家。他们用筋骨血肉挡住了众多的历史浩劫,用汗水和鲜血浇灌出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大地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留给了我们一件最大的礼物,那就是不屈的文明。

双城子地处宝石沟口,是辽金时代古城遗址,分内城外城,故称双城子。双城子城墙坚固,周围有界壕边堡,两侧傍山,易守难攻。向北可由蛤蚂甲进入大草原,向西可越老头山进入大森林,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青山匪股的主要兵力就驻扎在双城子屯。

骑兵独立旅司令员朱继先获知青山等匪的罪恶行径,派独立旅第二骑兵团前去剿匪,团长刘明凯率领部队悄悄地来到突泉县,于正月初三黄昏时接近目标,在夜幕的掩护下包围了双城子。

经密探报告,邵荣廷得知八路军的主力在百里之外的县城,且天气寒冷,滴水成冰,他便放心地安顿下来。晚上,邵荣廷酒足饭饱后到赵玉那里串门,见赵玉与几个匪兵在看小牌,赌兴正浓,便出门来到了白天宝和白金柱的住处。邵荣廷进屋还没坐稳,就听见外面枪声大作,炮声轰鸣。

邵荣廷腾地跳起身,拔出手枪,蹿出房门,跳过一道墙,向自己的住处奔去,跑到半路,见马弁拉着马跑来找他,他拽过马缰绳,翻身上马。此时白天宝、白金柱已率众匪跟了上来,邵荣廷带着他们打马向东冲去。

赵玉与匪徒们听到枪响,顿时炸了窝,有的找枪,有的找鞋。赵玉一翻身滚下炕,蹬上鞋,扣上帽子,夹着皮大衣,提着手枪向门口奔去,子弹呼啸着从门窗射进来,打在泥墙上,尘土纷飞。

赵玉匍匐到马窗户墙根,蹲在下面,将手中的皮大衣向门外扔去,子弹被吸引过去。赵玉趁机就地一滚,出了房门,连滚带爬地向马棚奔去。

快到马棚时,他刚站起身,忽见一颗手榴弹落在脚下,屁股后“哧哧”地冒着青烟。赵玉就地一滚,“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烟尘裹着弹片射向四周。赵玉爬起来,仍没忘了拾起他的狗皮帽子,他几个箭步冲进马棚,解下马缰,翻身上马,向东门冲去。在“嗒……”的马蹄声和枪炮声中,还听见他嘶哑的声音:弟兄们,跟我往外冲啊!

青山、双山冲到东门,东门早已被八路军占领,七八挺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子弹密度大得连条狗都钻不过去。邵荣廷一见,掉头往回跑,准备从西门冲出去,他跑到村中,回头一看,跟上来的匪徒只有十几个,他勒住马,在原地转了一圈,掏出铁哨使劲吹。众匪徒听见哨声,纷纷向邵荣廷这边集结,这时赵玉也率众匪赶来。邵荣廷大喊到:弟兄们,向西门冲。土匪们没等他说完,便争先恐后地向西门冲去。

西门大开,枪声稀落,匪徒们几乎是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就冲了出去,越过毕家街向宝石西沟逃去。原来,刘明凯早已料到土匪会从西门逃窜,便在西门布置了一个水压机枪排,以为土匪插翅难飞。不料,天气寒冷,把所有的水压机枪都冻住了,机枪拉不开大栓,因此匪徒们没有受到一枪一弹的阻击,便逃出了双城子。

青山、全好、双山夺路而逃,骑兵二团紧追不舍。邵荣廷率匪一口气跑出百里之遥,一头扎进了老头山的密林深处,才算逃脱了八路军的追杀。

几天后,骑兵二团撤出宝石。青山、全好、双山又钻出老头山,重新出现在宝石沟。

经过多次较量,青山匪股损失惨重,收获甚微,邵荣廷觉得,应该碰个头商量一下对策,于是,他纠集各棚首领,在毕家街开了个碰头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