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支脱离组织的队伍23(2 / 2)

1944年,我听说有一股国民党军队从江南打到东北,一路之上,没少和小鬼子战斗,他们的游击战术运用得出神入化,每次都能虎口脱险,领头的叫陈陌溪,我就知道一定是他,派人去联系时,他已经带领部队出了国境,去了蒙古国。当时他们出去的路线就是从洮南到突泉再到KEQYYZQ,从霍林河方向出的国境线,所以这次来的一定是陈陌溪的部队,他们从蒙古国按照原路返回了内蒙古。

听完了江腾优子的叙述,与会的人表示赞同,都说:对,这个部队一定是你说的陈陌溪的队伍。嫩江省高官朱光接着说道:我也觉得这股部队是陈陌溪的部队,现在我们都来说一说怎么来处理这支部队吧。“招安、招安”,与会的人异口同声。

洮南支队骑兵旅政委于英川说道:首先,陈陌溪的部队从国民党的部队中脱离出来,一定是有原因的,它再回到国民党军队中可能性很小。其次,这支部队纪律严明,目标明确,是一支有理想,有军魂的部队。几年来他们就像一只脱离队伍的孤雁,南征北战,东突西杀,经历了千难万险,吃尽了千辛万苦,仍然屹立不倒。所以,这支部队一定是一支有着坚强意志,有着坚定信仰,有着高尚灵魂的部队。目前我们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力量,因此,我们无论想什么办法,都要把这支部队争取到我们队伍中来。

我同意于英川同志的意见,自古以来,招安无非是给予高官厚禄,或者给予光明的前进方向,这样的事,我们到东北后都没少做,大家都有一定的经验。可是陈陌溪的部队在科尔沁草原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怎么才能联系上他,即使联系上了,又采取什么办法去争取呢?大家尽量把办法讲得越详细越好。朱光说完,用期待的眼光凝视着大家。

会议陷入了沉默,坐在一旁的朱继先悄声地问江腾优子说:不知道那个柳香絮现在何处?

江腾优子回答道:自从陈陌溪走了以后,柳香絮就像变了一个人,整天闷闷不乐,学习成绩有所下降。1942年的一天,她主动找我谈心,对我说:江腾老师,我想去找我哥,一定要找到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是我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你能给我指点一下么?我对她说:陌溪素有爱国之心,他常说,我的最大惨痛,莫过于骨肉同胞被残害;我的最大欢喜,莫过于全体人民彻底解放。当时和他一起走的人有十几个,可以说这是一次有组织的活动,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一定是到前线去了。因为当时学校里经常有人失踪,他们去的方向都是抗日前线。

那他是去了国军的地方还是去了共军的地方?柳香絮问我。因为我是党的地下工作者,所以我回答她:国军离我们太远,很可能是去了共产党那边。不久,我们组织学生奔赴延安,我让人跟柳香絮谈话,她毫不犹豫地跟随队伍去了延安。

朱继先笑着说:我从延安来的时候,带过来一个团的干部架子和一部分干部,共有800多人,其中有一个女干部也叫柳香絮,不仅会蒙语,日语也非常精通。从延安过来,经过许多蒙古人地区,都是小柳给当的翻译。路上还抓到过几次日本军人,也是小柳当的翻译,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柳香絮。江腾优子说:很可能是,柳香絮极具蒙古人的特点,一米六五的个头,皮肤白皙细腻,长得极为清秀,一张瓜子脸白里透红,柳叶眉,眼如秋水、琼鼻朱唇,神色间有三分天真,七分娇憨。

朱继先打断江腾优子的话:对对,她长得是这样,是这样,这个人现在就在白城,是省委的一名宣传干部。

江腾优子接着说:因为蒙语是柳香絮的母语,在伪满洲国中央警察学校是用日语授课的,况且柳香絮的日语水平非常好。如果她即会蒙语又会日语,名字也对得上,一定是她。

朱继先一拍大腿,高兴的说:哎呀,无巧不成书哇,真乃天助我也。回头对朱光说:可不可以向突泉派一位领导,任命柳香絮为副书记,到突泉县开辟工作。

可以,完全可以,内人党那里,我去做工作。不过柳香絮不是副书记,而是突泉县县高官。朱光态度坚决。

朱继先说:突泉县地处科尔沁腹地,又是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形势复杂,应对这样的环境,小柳还显得有些稚嫩。

你可以在我们的队伍中挑选一名优秀的县长,和小柳一起到突泉去。这件事情由朱继先和于英川安排,要快,兵贵神速,夜长梦多,一定要快。朱光语气坚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