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潜移默化34(2 / 2)

张谨想了好一会儿,皱着眉头看着孔昭易,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张肃抿了抿嘴唇,缓声说道:“嗯……我觉得朝廷应该会先败后胜,最终击败英夷……”

“额……我觉得,朝廷必胜!若是英夷在沿海取胜后继续长驱直入,在朝廷大军的围剿下必将迅速灭亡,而若是英夷一直侵扰沿海,时间一久,英夷也将难以维系,必将不攻自破……只是,英夷的火器异常犀利,不管是上面哪种情况,沿海之地,必将死伤惨重……”

张微见三人都紧盯着自己,也不好再说一些拾人牙慧的话,而是细细思考后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道出。

“啪啪啪……”

“嗯……你们说得都很好……”

闻言,孔昭易面露微笑地看着三人,鼓了鼓掌,笑着说道。

“只是啊……我不知你们是刻意还是无意……你们都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那就是先帝会采纳魏源的计谋吗?

道光二十一年,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并在此战后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写了这长达百卷的《海国图志》,并且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将编撰此书的缘由讲得非常清楚,但是朝廷采纳了吗?!”

“没有!十三年前,朝廷与英夷交战之时,用的火绳鸟铳,现在呢?!清剿小刀会逆匪之时用的还是鸟铳,被逆匪打得溃不成军……

最后,一座小小的上海县被围困了一年也没拿下来,反倒是朝廷不得不向洋人求助,购买洋枪……但终究朝廷也是没采纳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进献的计策……

连栽了几个跟头后,朝廷都没采纳魏源的计策,你们凭什么觉得先帝就会在当初与英夷交战之时采纳这套防英夷之术……”

面对孔昭易充满说服力的言辞,张谨三人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毕竟先帝作为一个泱泱大国至高无上的的主宰,在处理军国大事之时又怎会顺便采纳一介书生的计策。

凭什么?!难道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没有脑子吗?!!

突然间,眉头紧皱的张谨仿佛是想起了什么,一脸兴奋地对孔昭易说道:

“额……少爷!魏大人与林文忠公林大人相交莫逆,林大人当时也被先帝看重,为两广总督,若是由林大人代为上奏,先帝必将采纳此策!”

“没错!时任两江总督的邓廷桢也是林大人的莫逆之交,有两位大臣的支持想必先帝一定会采纳!”

张肃闻言也是大叫一声。

而后,张微三人便眼巴巴地看着孔昭易,眼中满是期待与骄傲。

对于三人的期望,孔昭易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冰冷的话语从他的笑意之中飘出,砸碎了他们心中的幻想。

“呵呵呵……你们的想法很好,但现实很残酷……你们觉得魏源一介书生,凭什么他能够写出《海国图志》,这其中,林大人出了很大的力,魏源的防英夷之术,很大一部分都是林、邓两位大人抗击英夷的战事之中实践并总结下来的……

当初,两位大人用这套办法对付英夷时取得了很大成效,只是,你们也知道英夷坚船利炮非是我大清所能比拟,用这套计策,不免是要造成很大伤亡的,因此英夷在南方的进攻未能得逞,受阻后就沿海岸北上,陷定海……

自此,林、邓两位大人连遭贬斥,朝廷一改对英夷的抵抗态度,先帝先后派遣直隶总督琦善,宗室奕山处理英夷事宜,并以重治林、邓两位大人作为筹码与英夷和谈……

结果你们也知道,战事连连败退,朝廷不得不签下了城下之盟,而林、邓两位大人也遭牵连,被贬XJ……”

而张谨三人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在他们的眼里,这套防英夷之术是完美的,而在战争之中有所伤亡是再所难免的,宣宗也不应该因此一改前态,毕竟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英夷必将退败。

这种情况下,朝廷怎么会想着和谈,更何况是严惩林、邓两位有功之臣作为代价,张谨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其解,他们疑惑地问道:“少爷……这是为什么……”

“这世道……不是所有人都在意战事输赢……于国有利但是却不一定于人有利……朝堂上的王公大臣与升斗小民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是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不要乱想,我大清自有国情,向来如此,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赋税交没交齐,有没有忠君报国?”

怕说一些犯忌讳的话刺激到张谨他们,孔昭易也只是隐晦地提点了一下。

闻言,张谨三人陷入了沉思。

“好了……不要再胡思乱想了……现在还是学习为重,有道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想要将洋人驱逐出我大清,未来洋人不再欺诲我大清,我等自然要对洋人多加了解……现在,看书……”

孔昭易晃了晃手中的《海国图志》对着张谨三人说道。

“是!少爷!”

张谨三人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异口同声地说道。

看着发奋看书的三人,孔昭易满意地点了点头。

作为新时代的造反派,孔昭易造反后肯定要更风易俗,革新民众的观念,而且在他的战争对手肯定不会局限在大清国内,毕竟当前的时代也不允许他这么做,他相信打开了中国大门的欧美列强一定会与他发生冲突,这是不可避免!

更何况,要是想让新生的国家快速实现工业化,为了资源与商品倾销地,战争就不可避免,毕竟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因此,孔昭易就需要让张谨三兄弟真正地去认识这个世界,洗去天朝上国的错误观念,明白对手与自己的真实处境。

而《海图国志》也正是此时最为合适的书籍,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这不仅能够帮助张谨他们了解“夷情”,帮助他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并且能够撬动他们对清王朝根深蒂固的畏惧与奴性,变革他们的一些观念。

孔昭易相信,在他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张谨他们肯定能成为他造反的得力助手与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