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 新农场发展模式113(1 / 2)

李领导笑道,

“可能大家已经明白这种方案是怎么回事了,这种长条物件总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种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大,上层是种新型陶瓷,强度也不错,但主要是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如果将泥土铺在上面,完全不用担心陶瓷里的化学物质会溶入土壤里。

当然这只是暂定材料,以后可能可以找出更好的材料。另外长条物件下方是支撑固件,长度有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具体长度看距离下方地面高度。”

长条物件之间的空隙是留给下方植物的,让阳光能穿下去。虽说阳光减少了一半,但保证大部分植物存活下来是没问题的。

这种长条物件叫做人造耕地平板组件,建成耕地板。在耕地板组成的平地上,可以像在平原上那样进行机械化耕作,这样就能实现东南地区大农场化了。

由于维度革命让各类工业品成本骤降,所以耕地板可以大规模制造,并铺设在南方,尤其是东南丘陵地带,让我国耕地增加接近半个东南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华北平原。

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自明。

听完李领导介绍后,在场众人沉默了好一会儿,但还是无人提问,于是李领导只好问道,

“这个方案不是哪个专家提的,而是网上有人提出的,并且有很多网友参与讨论,zf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所以就将其作为一个议题拿出来,请各位专家研究一下。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利教授,你是农业专家,要不你先谈谈你的看法?”

被点名的利教授是农业所专家,他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个方案,仅从大农场运营角度来看是没太大问题的,但是对生态的影响就不是很好说了。”

虽然耕地板之间的空隙占了一半面积,可以让一半阳光洒下去,但这样顶多是保证下方树木能大部分存活下来,而树木下方的草丛、灌木丛等植被能活下来多少就不确定了。毕竟这些植被在平时接受到的阳光本就是被头上的树枝滤过一遍的,现在阳光又进一步减少。

另一点是耕地板将下方空间这么一堵,下方就会空气流通不畅,这对植物影响应该也不小。

这时另一位专家说道,“要我说咱就没必要这么在乎生态,这世上的所有大型耕地平原在几千年前都是森林,后来被人类开荒成耕地,但人类和地球不也好好的嘛?”

然后马上有一位林业专家反驳,

“话不能这么说,那些耕地大平原都是在数十或数百年间逐渐开垦出来的,而且那时候人类还没进入工业革命,这种开荒对生态影响还没那么明显,但这种耕地板可不是,它只要一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就能将整个东南覆盖,这种图突变太冒进了。”

“有什么冒进的啊?从工业革命以来,已已经灭绝无数生物了,地球也还好好的啊,也没有什么严重到足以产生人道主义灾难的危机发生。只要我们保证东南地区大部分树木存活下来,留有足够多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我就不信这点生态变化会给地球和人类造成多大影响?你们生态专家整天警告这个警告那个,未免耸人听闻。”

“我们耸人听闻?”林业专家一下就不干了,“地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假的吗?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是我们编得吗?还有——”

“好啦好啦好啦,”

林业专家正要继续输出,就被李领导打断了,

“两位别激动,而且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在南方大规模用耕地板的问题,既然耕地板的确会对生态造成一些影响,那各位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才好?”

现场一阵沉默,然后一位专家说道,

“我认为在南方搞大农场未必需要用这种耕地板模式,完全可以建造一栋栋大楼,将农作物种进去,并且是多层种植,这样就用不着占那么多土地了。这种技术早就有了,只不过过去成本太高而已,但现在这种成本没那么高了。”

这个主意似乎不错。

现场众人纷纷议论起来,这样每栋农场大楼里可以多层种植,就用不着占那么土地了。

不过也有人反对道,“建筑农场中除了顶层农作物,其余层的农作物主要都靠人造光来提供光照,而人造光的光谱范围很窄,这样没法满足农作物成长需求吧?或者长出来果实营养也不够。”

“这问题的确存在于部分农作物上,但只是部分,至少对水稻、小麦这种主食类农作物没多少影响,而且我们只是在南方推广这种建筑农场,其他地方仍采用原有耕地模式。而种出来的农作物也标明光照来源,由人们自己选择。”

“自己选肯定选自然光照的啊,国内什么情况又不是不清楚。”

“那也没关系,人造光的农作物可以用于工业用粮,或者出口,总之建筑农场的土地利用率很高,总产量很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点优势。”

然后反对者不说话了,而现场众人也没有再反对的。照这样看,大家都比较支持建筑农场这种种植模式。

过了一会儿,李领导见现场没有反对意见,本想让众人举手表决,但他注意到刚才叶蒙一直没说话,他便向看看这位维度革命发起人的意见,

“叶董,关于这两种农场模式,你有什么看法么?”

叶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我先问一下,之所以要在南方搞大农场,是因为南方一些耕地空出来了会比较浪费,而目前发展大农场的条件已经成熟了,还是目前我国对农作物的需求量很大,需要进一步扩大农作物产量?”

李领导笑道,“两个原因都有。”

“那直接想国外买不也行么?过去我们需要尽量自主生产,是因为怕被卡脖子,但现在我们用得着怕么?”

哎呦!

说的也是啊!

过去一年以来我国各方面实力爆发式增长,而接下来这种增长速度也仍然不减,所以也没必要担心被卡脖子了。

“呵呵呵,”李领导笑了笑,“有道理,但是现在工业用粮激增,未来恐怕全世界的粮食加起来都不能满足我们需求,所以还是要尽量自主扩大农作物生产规模。”

叶蒙沉默几秒钟,然后说道,“那除了刚才说的两种办法,其实还有个办法,能增加的农作物产量明显更多。”

“哦!什么办法?”

“发展海洋农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