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四 古典微分几何空战三105(2 / 2)

“超机动空战中的战机核心目标是取得方位角优势。要实现这个目标,战机在落于劣势时需要尽量增大自己相对对方的角速度,这就需要尽快靠进对方身侧,这就需要朝着对方附近转向。

在优势时需要直接指向对方,也相当于向对方附近转向。

在均势时也需要尽量向对方位置附近转向,不然不这么做的一方的方位角就会增大,而对方的方位角会减小。

而只要双方都朝着对方附近转向,那就会形成同相轴滚筒,这点可以通过公式推导证明的。”

叶蒙正要拿起笔做推导,就被太明珠打断,

“等下,我不怀疑朝着对方附近转向就能形成同相轴滚筒,但你说的第一点似乎和之前劣势方要采取最优角滚筒有些矛盾啊。比如这样,”

太明珠抽出叶蒙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简图,然后说道,

“两架战机在做同向轴滚筒,滚转率占优,哦不对,擅长大截面夹角滚筒的战机位于更前方,也就是处于方位角劣势。那么按照之前最优角策略的说法,它需要增大截面夹角进行滚筒,这样的话它沿螺线中轴方向的速度分量就相对对方会增大,哪怕双方都处于减速中,这样就会远离对方,它的主法向量与中轴交点也会远离对方,这就和你说的要向对方附近转向的说法矛盾啊。”

“nonononono,你想岔了。你说的这是双方都沿着固定中轴滚筒的情况,在仿真空战游戏中可能会有,但在超机动空战中几乎不会存在,双方的中轴线一直在变动的。”

叶蒙接过笔,将图改了改,然后解释道,

“这时候前面这架劣势的战机,真正改做的是朝着后面这架优势战机的身侧飞去,然后在优势战机身侧滚筒。这样劣势机其实是没有远离优势机的,反而可能还更靠近了,所以以上两种说法没有矛盾。

而这时优势机只要继续朝劣势机转向,那么就会被带入大截面夹角滚筒,或者说小半径滚筒,然后落于劣势。”

“啊,这样啊!”

太明珠恍然道,

“这架优势战机是位于螺线圆柱的柱面上的,它的身侧也在柱面附近,劣势战机飞过去的话,双方岂不就是在柱面上滚筒了?”

“没错,也就是中轴线会从原来的圆柱中轴移到柱面上,而且随着双方策略改变,中轴线还会不断改变。”

“哇塞!这种轨迹也太复杂了吧!”

太明珠用双手绕着做出一段复杂轨迹来模仿这种机动轨迹,

“这种擅长大截面夹角滚筒的战机,采取的策略还真是抽象,要随时改变滚筒中轴,还有对应截面夹角,怪不得要用微分几何来计算。”

“是啊,而且只要这种大夹角滚筒战机一改变滚筒中轴,擅长小夹角滚筒的战机也要随之改变中轴,不然就会莫名其妙一下就冲到对方前面。”

“好的,”太明珠点点头,又想了一下,“这么说来,有几个我本原想问问题就都有答案了,但是还有几个问题。”

“你继续,我知无不言。”

“这种策略讨论,都是基于两架战机一架擅长小截面夹角滚筒,另一架擅长大截面夹角滚筒来进行的,它们有各自的擅长夹角范围,也就是说当夹角处于某个临界值时,两架战机将会进入相持阶段,谁也不占优势。那么这个临界角怎么算?”

“聪明!”叶蒙夸赞道,“你还是注意到这点了,具体计算就不算了,这里只做粗略计算,方法很简单,都不用推导公式。”

不用推导公式?

太明珠很好奇,然后就继续看叶蒙不用公式怎么计算这个临界角。

只见叶蒙在纸上画了两个矩形,它们左下角处于同一点,只不过两个矩形一个高一些,一个扁一些,二者有重叠,重叠区域也是个矩形。

“矩形边界上每一点的横坐标是战机滚筒俯仰率,纵坐标是滚转率,矩形右上角就是滚转率和俯仰率都能取得最大值的点,就是最优角。”

“哦我明白了!”太明珠惊喜道,“它俩重叠区域矩形的右上角就是就是临界角,在这里双方的俯仰率和滚转率都相同,然后偏一点就是其中一方占优了。”

叶蒙点点头。

“哇!亲爱的你太厉害了,用这么简单的图就表示出来了,MUA!”

太明珠一下扑了上去,叶蒙接住了她,也接住了这招甜蜜攻击。然后他又有些谦虚地说,

“呵呵还好啦,这只是粗略计算,具体还得考虑减速率,虽然也能用两个框重叠的方式计算临界角,但框的形状算起来要更复杂一些。”

“哎呀,那些能算出来就行啦,反正你这种框重叠方式就是很厉害!”

“你就不问问这种方式,以及用古典微分几何来研究空战的方法是不是记忆碎片给我的?”

“哎?你不是说这个无人机大作战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是我自己想的啊,它的设定又不复杂。”

“那你还说大作战的这套空战理论是记忆碎片给的?”

“我没说是给的啊,只是让你这样问问。”

“啊?难道说——”太明珠有点儿不可思议看着叶蒙。

然后叶蒙点点头,“没错,这套古典微分几何空战方法完全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当然还不太成熟。”

“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