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实则是你姨的命运(1)63(1 / 2)

重要的是,邱采薇在邱娜身上也发现了矛盾的结合,在邱娜那,是高雅和粗俗、强悍和脆弱的结合,在她这,是爱母亲和不爱母亲、享受孤独和向往大家庭生活的结合。

重要的是,邱采薇从另外两个和她父亲相关的女人那,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因果。

“你姨”的故事,实则是“你姨”的命运。

“你姨”是从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她的老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女孩子读书没用,反正要嫁人生子,“你姨”本来也必须经受至多上个初中,就得辍学的命运,但她聪明、读书好,还不是一般的好,每回都考年级前两名,哪次不小心考了第三名,即是没考好。学校珍惜她这个苗子,不仅免了学杂费,老师们还亲自跑腿,为她残疾的父亲办下来一笔补助金。

“你姨”那会就成了当地的名人,是无数女孩子羡慕的对象。“你姨”做伴娘的次数不计其数,那些女孩子作为“还债”“换弟媳”“娃娃亲”的物品,不情不愿地踏进了婚姻的坟墓,开始不能做任何选择的相夫教子的使命。她们都希望能沾沾“你姨”改变命运的喜气。

“你姨”也无数次在埋头苦读的深夜,接纳这些不堪忍受命运的折磨,从婆家跑出来也只能哭诉一通,第二天还照样返回的少妇们。不堪的遭遇大同小异,无非遭到家庭暴力,被嫌弃生不出儿子,她们的丈夫酗酒、赌博、游手好闲。婚前婚后,匹配如低头戴上红盖头,抬头望见张贴在墙上的一对喜字。

她们向“你姨”倾诉,是觉得“你姨”有文化,能帮忙出一个好主意。“你姨”送了她们许多书,书不是她买的,是学校门口的书店老板送的,老板们都对外宣称“你姨”是做了他们店里的习题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你姨”意识到自己的价值,狡黠地提出再要一些文学书籍,老板们大不会介意那一两本书,“你姨”自留了习题,把文学书给了苦命的女人们。

女人们没有做习题,只读了书。殊不知读书只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改变不了来自别人的打骂。好比是没读书时,鞭子打在身上会觉得特别疼,读了书了,疼痛感会轻一点,因有了一个来自精神的盼头,和书里不幸的人们能同频能共振,和他们共同在苦难的浪潮中翻滚,共同憧憬“梦幻”的未来。

但这是不够的,无法推翻苦难。只有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了被认可的社会成绩,才能从一个精神独立的女人,成长为一个行动独立的女人,简单来讲,第一步先迈过高考的门槛。这是“你姨”在作文里表达的观点,她也是坚定地这么做的,忍辱负重考上大学,远离愚昧的父母,远离恶性婚姻的魔掌,远离暗无天日的余生。

“你姨”大学里读的是机电,偏向搞科研的那种,她自己选的专业,因听学长学姐们说,搞科研就有经费,经费多就好申请助学金、奖学金,也听他们说,毕业后做销售、做建筑、做策划等等,四处求人磕头,所以“你姨”决定从大学开始长远考虑,以后做一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工作。她的优点是勤奋、好学,缺点是内向、不喜与人打交道。而不喜交际,不代表客观地排斥,她活络地借助能接触到的所有人来拓展视野,打开认知外界的高度。

反观两者的矛盾,缺点其实是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本心里对自己的看法。行动独立的终极目标是本心自由,“你姨”断定,做一个以研究为方向的理科生,再适合不过了。

四年大学读下来,“你姨”确实也没从家里拿一分,各类奖学金足够支撑学费和生活开销,不仅如此,还靠当教授的助教,在学校勤工俭学中心勤工俭学攒下了一笔积蓄,后来顺利到了实习期,顺利地被推荐到一家企业的实验室。

如果不出意外,“你姨”将来会成为一个科研人员,一位科学家,不结婚,或者嫁一个社会地位、精神领域与之相匹配的男人,即便不小心遇人不淑,以她已走出山村的能力,相信也能再次迎向本心自由。她将一切规划妥当,过去不易,现在也不易,一步都不容错,就算不小心错了,应该也永不会回到和她同村的那些女孩们相同的生活轨迹上。

可命数是什么呢,是人想远离就可以远离的么,是人靠一厢情愿的努力就可以绕过的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