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峄山顶枝头又见渡鸦 隐仙洞老巴婆与刀疤婆114(1 / 2)

有诗云:谁搬五娲石?堆成五华峰。

耸翠插无表,不用白云封。

望着峄山之颠的五华峰,峰顶为五块突兀巨石仰天抱立,形若芙蓉,又酷似仙人的手掌。这五华峰险不可攀,那光滑陡峭的岩壁只能令人仰望。秦始皇感概道:“真乃天下第一奇山呐。”

正是在这良晨吉日,秦始皇带一众队伍自峄山东南山脚之下乘车沿新修好的碎石路盘山而上,来到峄山之上,这些齐鲁儒家学者与方士术士,文武大臣、社会名流等都紧随其后,还有浩浩荡荡的护卫队伍,其场面真是雄霸天下。

可等到了这五华峰下时,就来到了居龙洞前,由于山路陡峭狭窄,秦始皇不得不与几位近臣、护卫、名儒一起徒手而攀。而眼前这居龙洞正是登临五华峰的唯一通道,曲折幽深,石隙仅容一人通过。想登临到主峰上那插山之颠,必经此地,这里山洞窄道内低狭促,两厢石缝夹成洞巷,错综不知所向,这里的石缝众多,如迷魂阵一般,如果不是有来过这里的大儒引导,真怕会迷失了方向。来到这里,无论谁想通过,都得五体匍匐着地,脚蹬手扒学蛇蜥蠕动爬行方能通过,秦始皇帝与一行众臣概莫能外,一行人头足相接,向上攀爬,真是登顶主峰一条洞。居龙洞东北口号称“通天玉井”,仅容一人而立,挺身攀登而上,然后“一步登天”。费尽力气,秦始皇一众君臣这才登临至极顶。登上极顶,众人顿时体会到什么是身有腾空升天之感。

山顶的石碑就地取材,早已经安置好,正是置于这五华峰之上,非常的险峻。这是一根四方柱形的巨大石碑,三面篆书,碑文上书始皇诏: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忠秦看不明白,默默用小神通腕表扫描后翻译出来,忠秦才看明白了这石刻上面大致的内容。

碑文上说的是:大秦皇帝立国在朗朗乾坤的辉煌之日,子孙万代皆可承袭王位。讨伐叛乱,平定逆贼,威名远播,功德无极。犬戎称臣,扫灭六国,天下归一。

在登基第二十六年时,终于荡平六国,上授尊号,孝道昭彰,四海平定。如今大业已成,施恩天下,巡游四方。今日登上峄山之巅,群臣伴随左右,不由思绪深长。追忆战国乱世,各国分土建邦,灾祸从此无休止。即便在上古的皇帝时期,各自征战也是此起彼伏,没有休止。只有大秦始皇帝,将天下一统,从此不再有战乱纷争。消灭灾荒祸害,百姓安康宁定,福泽久远绵长。群臣称颂不尽,刻石于峄山,以将功业永传万方。

看着石碑之上李斯丞相那小篆字体笔画单纯齐一,藏锋逆入,圆起圆收,转角处都呈弧形,无外拓之笔;结字对称均衡,又强调在对称中求变化;章法秩序井然,具有节奏韵律感。看上去那种书法的美感让忠秦与众人不由连连称赞。

秦始皇站在山巅,看着脚下与眼前那一块块巨石,站在这些巨石之上俯览峄山,不由感叹此山真乃传闻中的仙山。天下竟然会有如此神山,难道还真是女娲娘娘补天所剩下的石头全都堆积到这里了?看这峄山从下至上怪石万迭,嶙峋兀立,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

站在这峄山顶,可以观望到远处的小山包,还有在峄山阳面也就是南边,还有一座邾国故城尽收眼底,那就是春秋时期邾国国都,建于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5年),城郭五里见方,有土筑、石砌的城墙与房屋,夯层坚硬,层次分明,远远望去,只是那些建筑大多已是残垣断壁。

轻风吹拂,看山下一路旌旗招展,山顶君臣都是一习长衣,衣袂飘飘,看着脚下消失的古国,不由感叹天下王者更替,物是人非,秦始皇的眼神迷离,深陷感触,略带一丝伤感,这更触发了他坚定的寻仙求药之心。远处那一个个小小的城郭无不展现着齐鲁大地的繁华。中原人杰地灵,曾孕育过无数的英豪与先知大德,随着朝代的更替时间远去,古今多少故事,都成为传说。

“李斯丞相,泰山祭天大典可准备妥当?”秦始皇问道。

此时从一旁的树上传来学舌声:“李斯丞相,泰山祭天大典可准备妥当?”

众人抬头一看,是一只大鸟,正是一只渡鸦站在枝头一本正经的对着众人说道。

此景令人忍俊不禁,这聪明的渡鸦学人语本不为奇,可这学舌的时机不对,竟然学大王说话,那语气和语调竟然也是模仿的惟妙惟肖。在大王面前,众人却是连偷笑都忍住了。忠秦与蒙常山却感觉此事可不是那么简单,这渡鸦能群起而攻击人类,它们的大脑也是聪明异常。很难说这些渡鸦不是被人操控,而那个最令人生疑的便是那位齐郡的魏尨公子,还有那位神秘的段木函姑娘。

李斯丞相走进秦始皇身前躬身回话:“回大王话,已准备妥当。巫山那边巫师很快就到,封禅的时间也已选好,再过两日便是黄道吉日,为做到封禅仪式万无一失,众博士也非常尽力,已经在这峄山顶对封禅的仪式演练过多次,所以大王尽管宽心便是。臣等也都亲历过整个过程,非常满意。”

说完李斯丞相还如孩童一般淘气的,特意抬头鄙视的望了一眼那只落在枝头的渡鸦,只见李斯嘴角带着一丝坏笑,心想:我一口气说这么些话,看你还记得住!

可笑的是这只渡鸦根本就不按着套路出牌,人家只学了最后一句,非常满意,非常满意。就这句非常满意还特意连说了两遍。这次众臣可实在是都憋不住了,连大王秦始皇都笑出声来。

“众位爱卿,众位将士,这几日演练下来,诸位不辞辛劳,对于封禅演练的结果不但李斯丞相十分满意,还得到了这枝头黑鸦的认可。可见我大秦是一个连飞鸟都认可的王朝。此次封禅定会功德圆满。”

秦始皇的话音刚落就又立刻传来枝头渡鸦的模仿:“功德圆满,功德圆满。”

这黑鸟还真是聪明,长话它会短说,只要是这话太长,长过一句,它就会只捡了最后一句词反复长说。

李斯丞相问秦始皇帝,大王是否要亲自观赏一次完整的演练时,秦始皇抬手说道:“就不必这般麻烦了,既然李斯丞相与众位爱卿都对众博士制定的礼仪认可,两日后按着制定的礼仪执行就是。”

秦始皇看了一眼那只渡鸦,那渡鸦正在认真的聆听着秦始皇说话,这次并没有接话。令人颇感觉有些意外,秦始皇接着说道:“久闻峄山以石头、洞穴、仙人传说这三奇而名扬天下,即然来到峄山这座仙山之上,朕倒是对这峄山的洞穴很感兴趣,也许在这洞穴之中,还留有仙人的仙气,或是仙人留下的一点点线索,如此机缘怎能错过?不如众位爱卿陪朕一起游览一番如何?沾一沾这些仙洞之中的仙气。”

秦始皇这个提议倒是有点意思,那些枯燥的封禅演练大家也都早已经烂熟于心,应该是万无一失了,如果大王要看,自然还会再次重新演练一番。可比起与大王一起在山中游玩要无趣的多。上山的路修的还算好,众位博士与众位大臣多是乘车上山,一路也并不辛苦,只是爬上这五华峰颇费了些力气。接下来陪大王一起边下山,边游览,的确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这传说中的女娲补天所遗留的众多奇石堆积下的峄山之中,仙洞众多,这也正是峄山闻名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天下谁不崇尚仙人?谁不想做仙人?这修仙之路有着无数道法门,如果凡人有缘接近或进入其中任意一道法门就有可能得道成仙修成正果。所以秦始皇与众人也都是这样想。于是,在大王的带领之下,要在这仙山之中探寻仙洞。

群臣与大儒、方士术士一边伴随秦始皇下山途中探寻洞穴,一边作解说。

其中一位当地的大儒言道:“女娲炼五色石神工补天,将滚滚乱石叠成峄山,这些似从天上散落的巨石之间形成多道缝隙,而皆成洞穴。所以这里才洞穴众多,其洞穴或纵横通达,或深邃莫测,鲜有他山之秀可与之相比。诸洞大如广庭、或小似虎穴、款通暗合、曾不知深邃几何也!洞穴之源有泉,那些泉如甘露,清澈甘洌,不盈不竭,清淯无尽,闻之叮咚鸣脆,有罄䥽之韵也。这里的洞穴也就成为许多修仙修道之人的上乘之选。”

秦始皇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决定不再原路乘车返回,而是要大儒在前面带路,一路探寻仙人留下的足迹,和修练居住过的洞穴。

从顶峰又过居龙洞向下行不多时,这位大儒便引领一众人向一旁走去。

“请大王与诸位随我来,这里就有一处仙源,听先人说过,此处乃神仙居住过的地方。”

秦始皇闻言眼前突然一亮,“仙源?还神仙居住过?”这对秦始皇的吸引力还是挺大的。可以说正好击中了秦始皇兴趣之所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