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始皇峄山礼贤下士 兴建御道和祭祀场地113(1 / 2)

经过了几日的行程,一日上午时分,队伍就来到了峄山。

峄山虽然算不得巍峨高大,高度仅为泰山三分之一稍强,但却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一座名山,那些巨石随意堆砌、形态万千、山间千岩竟秀,悬壁千仞、万壑纵横、目不暇接、令人观之、竟生人造假山之疑,与人世间的传言基本吻合,民间相传,峄山的石头,是女娲补天所遗留的石头,这峄山分明就是一座仙山。

峄山又名东山,正因为孔子孔圣人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概。所以秦始皇当然要把这里选做邀请儒家学者之地,秦始皇想学习夏商周三代的帝王,他们其中的一些帝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天子,都有过登高封禅的经历。

他也要象远古先帝一样,将地点选择在中原最雄壮的高山泰山登封祭拜苍天为父,到泰山东南方向的梁父山降禅祭拜大地为母。此为封禅。大有登高一呼,昭告天下之意,朕秦始皇受命于天,根植于地,既寿永昌。朕乃真命天子,天父地母,令天下人尽皆知,放眼天下皆为我赢家的天下,同时拜求天父风调雨顺,拜求地母五谷丰登,从此大秦国富民强。

峄山做为爬泰山之前的热身,也是聚集齐鲁儒士名流的最佳地点,然后向他们征集众议,请教他们如果按着中原的礼仪该如何制定封禅的礼节,那些远古的帝王早在千年之前的封禅场景如今早已是无人知晓,这就需要按着当前的国情重新制定好封禅仪式的每一项细节。

当秦始皇一行人行至峄山前时,早就闻讯赶来的各地方官员和百姓已经不少,有薜郡及周边的齐郡、汤郡、琅琊郡官员,还有薜郡内的各县官员和周边郡的一些县治中的官员,如鲁县、瑕丘、东缗、邹县、腾县、胡陵、薜县、戚县、沛县等地好多的官员都到场参加了在峄山迎接秦始皇大皇帝的仪式。

李斯丞相与叔孙通也请来了齐鲁大地上的一众大儒前来参加,有叔孙通的老师文通君孔鲋、曾经的齐国博士也是扶苏公子的老师淳于越、后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的老师伏生又名伏胜、鲍白令之、桂贞、茅焦等近七十余人。

峄山顿时一片热闹,薜郡更是派来大批的兵马遍布峄山上下加强护卫。峄山上下顿时一片旌旗招展,铠甲鲜明,薜郡郡守与郡尉早就得知了大王的巡视队伍在途中经历过的数次危机,所以将安全措施做到了万分的周全,达到了极致。

峄山下搭建了简易的帐棚,在帐棚下薜郡官员安排了宴席为大王接风洗尘,一众官员,一众儒家名流分别安排在这几个简易的大帐下就餐。秦始皇吩咐丞相李斯、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中车府令赵高、内史腾等诸位大人分别到各大帐下与众位儒家名流、当地的官员协商,要在这峄山仙山之地来制定好封禅的礼节。

为了能吸引到齐鲁儒生来为秦国效命,来自西部偏僻地区的这位秦始皇帝懂得礼贤下士、低声下气地咨询他们,还将这些儒生的名流,可用之才聘为大秦国的博士,帮大秦建碑立传,编史记录大秦的丰功伟绩,使大秦国与始皇帝名垂青史。

这样一来,这些齐鲁的儒生名流有的受宠惹惊,要在秦始皇帝麾下大展才华,也有的还依然在自作清高,对这位大西北来的土鳖皇帝心生蔑视。不过总体还好,这些儒生大多都在为秦始皇封禅的礼仪礼节出谋划策,从登山的路线、祭祀的地点、祭词的斟酌、礼节的场面,礼仪的细节,建碑立传的策划,对天下百姓发出的公告等等好多方面在到达泰山之前都要做出详细的规划。所以这些事情就要在峄山这里多耽搁几日制定下来。

到宴会的尾声时,有人来报,说是韩终与徐福还有王贲、李信两位将军一起前来复命。

秦始皇闻言大喜,赶快走出大帐,迎接四人。

大帐外四人见大王亲自来迎,赶忙下跪拜见。

秦始皇帝看到眼前一路风尘仆仆赶来的四人,赶忙将四人搀扶起来,命人赶快为四位爱臣爱将准备宴席,先吃饱喝足再来汇报去往陈郡苦县查实的消息。韩终、徐福、王贲、李信四人随待从进入大帐中就餐。

最后在独立的营帐中,秦始皇从韩终与徐福等四人的口中得到了从陈郡苦县查实来的消息。

韩终、徐福、王贲、李信四人寻遍苦县,终于寻到老子在苦县的一些宗族亲朋和故人。从他们口中渐渐清晰了老子后人的一些行踪。

老子李聃的儿子名叫李宗,在老子升天之后,依照老子的嘱托,李宗就带着一家人返回曾经的老家楚国旧地,如今天下统一后的陈郡苦县去寻找到宗族的宗祠所在地祭祖。而在途经魏国之时,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三家分晋之后的第一代魏王魏文侯招贤纳士,李宗被魏文侯发现并得到重用,在魏国做了将军,之后又因战功赫赫而先封于魏国的段邑,后封于魏国的干邑,李宗被魏文侯封为干木大夫。李宗就将其后人以两个城邑为姓,改姓为段干,大儿子李注改名为段干注,二儿子李木也改名为段干木,两儿为一胎所生,形如一人。

有一日,李宗在梦中梦到父亲老子李聃,令其带家人速速返回陇西去,并且要一家人恢复李姓。李聃在儿子梦中还对其言道:“不要问这是为何,此乃天意万不可违背。”

这时,李宗被外面闯入报信的人惊醒,原来是魏文侯离世,特来传召干木大夫李宗进宫议政。联想到梦中父亲令其带家人速返陇西一事,深感此事不是巧合,实为父亲托梦。

待魏国办完国丧,魏武侯即位,李宗就以年迈为由,上朝请辞,想学当年父亲老子李聃辞官回陇西归隐修行去。在魏武侯坚持挽留之下,就留下了二儿子段干木继续追随魏武侯,之后这二儿子段干木接替了父亲李宗在魏国的干木大夫一职。使得这一支复姓段干家族在魏国开枝散叶。

而李宗听从了父亲李聃托梦时所提到的要求,速速带着恢复李姓的其它子孙:儿子李注与孙子李宫及所有李家三代人,除了二儿子段干木,全部都恢复了李家姓氏,重返陇西去了,至于最后一家人隐身在陇西何处却也是查无音信了。

而随着秦国统一天下,在魏国战败后,最后的魏王魏假与其当朝的重臣都被秦始皇流放至北疆边地,要他们自行灭亡,如果有幸能存活下来,就在秦国边陲做一介平民。这也算是秦始皇对于魏假投降的奖励吧。而其中魏假最后的朝臣之中有段干木下几代的后人被一同流放。至此也就全部失去了消息,随着魏国的倒下,魏国段干复姓之人本就不是太多,接下来全部也都随着魏国版图的消失而隐姓埋名了。

秦始皇听的一脸失望,这老子的后人就如同消失了一般,这还如何能够再找寻到,看来这老子升仙的一点线索又断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