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米高梅之死81(1 / 2)

混乱的媒体,缺失的良知。

这是南君策一直以来对媒体的印象,所以他不喜欢在媒体面前露面。

在他的认知中,这些人为了流量没有什么底线可言,“扣帽子”、“拨脏水”、“制造对立”……

举个例子,媒体记者采访白衣天使。

记者:医生,你说感冒会死人吗?

医生津津乐道:有可能的。

结果新闻第二天见报,《造谣者何止度娘?庸医蓄意散布恐慌称:感冒只有死路一条》

类似的例子不要太多。

大多数人都觉得娱乐圈脏得很,主要是因为娱乐圈曝光度在那,实际上,其他圈子比娱乐圈更黑。

谁也比谁高尚不了多少,反而隐藏在黑暗中的,比暴露在阳光下的,最加可怕。

鲁迅先生的社会和人物在当代从未消失,人性这东西,从来没变,在欲望、金钱与权力面前,都会原形毕露。

所以,南君策进入这个圈子,就有心理准备,迟早要习惯和这些参差不齐的媒体打交道。

他心里没有鬼,不怕媒体报道。

况且反抗不了,不如好好享受,与其被媒体玩弄,不如利用媒体。

不然,他也不会主动交好冯科,至于其他记者,以后慢慢来。

南君策引导媒体往旁边走去,同时一边拿出手机默默开机,冯科的暗示再明显不过,他也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没多久,南君策跟着媒体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站定,也搞清楚了状况,开始接受采访。

“各位,对不住,我还没倒时差,十分钟时间,机场逗留太久影响不好,大家一个个来。”

南君策话音刚落,一個记者就问题迫不及待抛出。

“南导,你好,我是南方周刊记者李婷,很多人说你是80后第一人,对此,你怎么看?”

南君策一脸淡然,“80后去好莱坞拍电影的第一人,下一个问题。”

在国外他可以狂妄,但是在国内不行。

鬼佬不理解谦虚那一套。

但在国内,他会注意这些,总之不能飘,低调总没错。

……

人群外,吴闫闫看着面对媒体记者采访波澜不惊,侃侃而谈的南君策,她还有点恍惚。

她也没有想到,回国路上,竟然能巧遇在美国好莱坞靠着恐怖片成名的南风导演。

《鬼影实录》、《电锯惊魂》她都看过,DV电影画质不好,也看不出南君策导演的水平,但是两部恐怖片的故事,她觉得讲得很好,把东方式恐怖心理玩得明明白白。

至于内涵,好莱坞商业电影,除了政治正确,能有什么内涵。

这方面她跟父亲那一代,想法不一样,商业电影,一直以最大受众为前提。

飞机上亲眼见证南君策专心创作分镜头,一开始他还以为遇到哪个画家,实在是素描画的太好,她学过服装设计,看得出门道,一下被勾起了好奇心。主动交谈之下,才知道这位就是南风导演本人,一路上交流,也让她进一步见识到他的才情。

她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人是一个天才。

……

媒体几个问题采访下来,见问不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问题开始变得犀利,有记者开始抛出陈楷哥。

“南导,我是新京报记者李明,陈楷哥导演说你的电影没有内涵,不上不得台面,好莱坞门槛越来越低,你怎么看?”

至于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拍电影,他没说,他怕被打,况且他看过《初恋这件小事》,对这个说法实在不敢恭维,所以问得不算过分。

南君策看了一眼这哥们,浓眉大眼似乎一脸正气,但是想搞事,他倒是不怕。

他反问了一句,“陈导真是这么说的?”

“嗯,原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新闻也有报道。”

南君策笑眯眯道:“他说的对。”

“嗯?”

“……”

说好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呢,你这样,有点不按套路出牌啊!

难道是认怂?

南君策怎么可能认怂,只是势不如人,于是,进一步解释道:“商业电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在拍摄手法上以视听感官刺激为方向,我简单把故事讲好就行。

观众买票看电影为了娱乐,起码要让观众看得懂,看的爽,对吧。

好多大导演,喜欢把性、暴力、伦理、还有惊悚等元素,这些博眼球的东西和人性欲望,再用所谓的“艺术”包装混在一起,就觉得是大片,其实是不对的。

此外,一部商业电影,观众买票进去,看得特别拧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还怪观众看不懂,那一定不是好的商业导演。”

南君策在分享着他的观点,说得很详细,一直强调商业电影,却让人总感觉意有所指。

南君策想法很简单,给陈楷哥挖个坑,就够了!

有记者问,“南导指的是陈导的《温柔地杀我》?”

南君策有点意外,遇到个懂行的,“我可没说,你别污蔑我。”

至于真实意思,你们自己解读,跟他无关。

《温柔地杀我》,讲述了一个渣女被渣的过程……

也许这就是陈大诗人真正想拍的电影。

不怪南君策多想,实在是跟某人亲身经历太相似。

反正,有点毁南君策三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