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京城(2 / 2)

一部讲述了民国期间“南北武林”多个门派宗师级人物,以及一代武学宗师叶问的传奇一生的故事。

我今年9月,看了您主演的武侠电影《天地英雄》,从阵容、剧性、场面、制作来说,都是不打折扣的华语大片。

说实话,令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造型和古龙式的武打设计,反而是其快速的影像和利落的镜头节奏构成视听冲击力。

我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是赵斐指导拍摄的,他担任过张导《大红灯笼高高挂》、陈导《荆轲刺秦王》的摄影师,因为他是北电摄影系的教授,也知道您跟他合作过好几部电影,所以冒昧麻烦您帮忙引荐。”

南君策一口气说完,才发现一脸愕然的姜闻。

姜闻有些无语,心想:这孙子还真一点都不客气啊。

不过,来都来了,想想人家也是最近年轻导演,也没说啥,接过剧本,就看了起来。

南君策给姜闻的两个剧本,一本是《让子弹飞》,就是姜闻后世的商业大片《让子弹飞》,也是他的翻身之作,实在是《太阳照常升起》亏到姥姥家了。

前世他第一遍也没看懂,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台词全是经典。

“师爷,高!”

“县长,硬”

“黄老爷又高又硬!”

......

这部电影的灵魂在三个主演身上,三大影帝飙戏,棋逢对手,那叫一个好看。

这个本子,说实话,他写得很爽,还犹豫过要不要自己导。

“嫂子,实在不好意思,我只准备了一份。”

“没关系。”

周昀转过头看了南君策一眼,笑着摇了摇头。

姜闻翻阅着剧本,她就接替姜闻,时不时给他倒茶。

南君策一直留意着姜闻的神色,他留意到,姜闻看剧本速度不慢,但看《让子弹飞》时明显双眼发光。

很快,一个多小时匆匆而过。

姜闻放下剧本,似乎在思考,周昀给他添了一杯茶水。

南君策看着他的样子,放下茶杯,面带微笑,问道:“姜导,觉得剧本怎么样。”

“都是好本子!”

姜闻开口道,诧异问道:“《让子弹飞》,你真想邀请做导演?”

“对!”

“为什么不自己导?”

“怕拍不出那味道!”

“可惜!”姜闻思索了一会,面色一黯。

闻言,南君策拿起茶杯的手一顿,不解地看着姜闻,这是咋啦?

姜闻似乎看出他的疑惑,主动解释道:“这两年我已经写了一个剧本,虽然还在打磨,但已经计划好了,我现在情况你应该了解,所以,《让子弹飞》可能会被我耽搁,你能等我?”

原来是这样。

南君策不由松了一口气。

还想着怎么费一番口舌说服他押后呢。

现在没事了。

你先坑一坑英皇影业吧!

他还真怕姜闻脑袋一热,不拍《太阳照常升起》了。

现在国内院线屏幕那叫一个少,太早拍估计都不要想赚钱。

“不急,我等姜导就是,都知道姜导慢工出细活,我随时准备好资金,等着您就是。”

南君策一脸真诚。

“你这么非我不可?”姜闻楞了一下,面带慎重道。

“肯定,这个本子,我写的时候,就是为了能请您拍,也唯有姜导的能力才能拍出那味道。”

南君策言之灼灼,一脸坚定。

姜闻听他这样说,当下笑着点头道:“哈哈哈,好!”

“那...赵斐指导那边?”南君策见缝插针问道。

“放心,我一会帮你联系,你这部戏准备什么时候拍,另外在京城待几天?”

姜闻好笑地看着南君策,他这次跟赵斐合作完,已经有打算下一部电影邀请后者掌机,反正引荐一下也没什么。

所以,很干脆应了下来。

两人又聊了一会,时间已经将近6点,南君策谢绝了留饭,告辞离开。

姜闻一共用过三个摄影师。

最年轻的是谢征雨,这个最年轻,但前世这个人有吸D史,他真不想招惹这种人。

此外还有《鬼子来了》的赵暁时,偏向写实风格。

第三个就是赵斐,他的镜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以相对静态的构图与运镜、形态万化的光线以及细腻精致的色彩气氛,在银幕之上呈现出一幅幅如古典油画般厚重典雅的画面。

也是姜闻《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的摄影指导。

光线对于赵斐而言,犹如文字之于作家,是为得心应手的造型工具。在他的镜头中,光线变幻为各种形态,有着丰富的创作可能性。

赵斐擅长使用滤色镜对饱和色进行修饰,尽管一些发生在过去时代的故事要求色彩不得过于抢眼,但是色彩在他的镜头中始终保持着视觉冲击力。

和第五代电影人一样,赵斐一贯重视环境造型。

反正,赵斐是南君策最想合作的,也希望从前者身上学到一些本领,至于能不能邀请到,南君策也没有把握。

实在不行,他就退而求其次,找上戏的老师。

此时,天色已经黑蒙蒙一片,喝了一个下午茶困意没了,倒是肚子饿了。

这时,才后知后觉想起,忘记提前约刘思诗吃饭了。

就是不知道这个点,小丫头吃饭没有。

想了想,还是编辑了一条短信发了过去。

既然来了京城,怎么也得约一下人家。

走出内务部街,打了一辆出租车,向着王府井大街驶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