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争论(1 / 2)

听到这里,韩三娘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这个就棘手了,还望您老人家出手相助。如果这次让,洛红奴出了差错,我们玲珑楼的名声就全毁了!”

柳景庄苦笑一声:“这个……我会尽力而为的。”

见状,韩三娘知道这是柳景庄所能做的极限了,于是又行了一礼,然后缓缓退出雅间。

这时,陈洛才疑惑地问道:“柳大哥,复词社是什么组织?

为什么你和韩三娘子都这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柳景庄自己倒了一杯酒,喝了一口后叹了口气:“这说来话长……”

……

这时,只听钱兄说道:“今天,洛红奴新作《飞鸟曲》,我们一定要将其驳倒,希望钱兄到时候不要怜香惜玉!”

唐兄也附和道:“是啊,钱尔康兄,你可是那急色之人吗?

就算洛红奴再绝色,但面对词曲之辨的大是大非,你怎么能不留情呢?”

钱尔康道:“唐兄所言极是。现在文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只有崇诗敬词才是正道。

那些乡俚俗曲,又怎能登大雅之堂呢?

洛红奴必须拿下!”

赵有乾豪气地说道:“好!

今日一战后,玲珑楼就不能再待了。我们转去川上楼好了,一切花销,我赵有乾都包了!”

……

二楼雅间内。

“词曲之辨?”陈洛不解地问道。

柳景庄点点头,解释道:“贤弟听我慢慢说。在以前,诗是最鼎盛的,而到了现在,词又重新兴盛起来。所谓词,它又叫曲词,是诗的一种别体。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需要按照词牌的韵律来填词,所以作词又叫依韵填词。”

“曲则不同了。曲也有曲牌,但曲牌中可以用衬字,而且可以用韵自由。

词牌定死了每句的字数和韵律,曲牌却可以根据作者的心意随意加减字数和用韵。”

“还有一点不同就是词和曲的用韵不同。曲可以平仄通押,可以重韵,而词则不可以。

最后,词多用雅字雅句,而曲则多用俗字俗句。”改写如下:

“而可以用通俗语言写曲,比如你我、这边、那边……”。

“因二者都是唱曲,所以文坛上因此有了词曲之别,实际上是雅俗之争。”

“那复词社是雅词的支持者,把俗曲看作异端。所以韩三娘子才这么头疼。”

“那不能直接把他们赶走吗?”陈洛问。

柳景庄轻轻摇头:“这是文坛争论,何必用暴力呢?

那岂不是让人抓住把柄了!”

“那您呢?”

陈洛追问,“柳大哥您是支持词派还是曲派?”

柳景庄微微一愣,淡然一笑,说:“要是二十年前,我肯定是复词社的中坚力量。不过现在,我倾向于曲。”

“因为词只能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却不能记录事情。而曲三者都可以。”

“词的格调适合悲伤不适合喜悦,适合庄重不适合诙谐,而曲两者都可以。”

“说到底,词曲并非敌对,而是亲如兄弟。可是为了雅俗之争,它们兄弟俩竟闹得分崩离析,这可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状态。”

陈洛微微点头,听柳景庄这么一说,倒觉得跟宋词和元曲有些类似。

不过词曲之争等同于雅俗之争吗?

谁说曲就没有高雅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首秋思之曲尽显天涯之远!“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这首怀古之曲色彩浓重、意味深长。

等等!

陈洛脑中一震,这个世界,所有的曲似乎的确都还停留在俗曲的阶段。

真正具有艺术成就的散曲实在罕见。

“接下来……”。

正当陈洛陷入沉思时,雅间外传来了鼓声轻敲的声音,洛红奴即将登场……。

她的举止间流露出一种知性的优雅,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虽然单看五官并不惊人,但组合在一起,却如同上天精心雕琢的杰作,完美无瑕。

似乎是察觉到了陈洛的目光,她轻轻抬起头,与陈洛在二楼雅间相视一笑,然后便转开了目光。

然而,就在那一刹那,陈洛仿佛在她的眼中看到了如诗如画的江南……

她整个人就如同江南的化身,美丽、富饶、令人神往。

“烟雾笼罩着江水,透出清澈的蓝色。”

“两岸的人家彩绘的屋檐相连。”

“荷花丛中秋光淡雅。”

“看沙鸥翩翩起舞,卷起香风珠帘。”

“画船从天边缓缓而来,酒旗在风中飘扬。”

“我深深地爱着江南!”

真是一位佳人如画。

陈洛轻轻地笑了笑,不管怎样,美人的确能让人心旷神怡,他的心情也因此变得轻松了许多。

与此同时,玲珑楼的大厅中,众人沉默了一会儿,接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洛花奴微微一礼,没有说话,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手指轻抚琴弦,泉水般的丝竹之声缓缓流淌。掌声逐渐平息下来。

这时,复词社的桌子旁边,一位儒生回过神来,他拉了拉身边的钱尔康,低声说:“钱兄,洛红奴要开始唱曲了!”

钱尔康这时也回过神来,他看着台上让人又爱又恼的洛红奴,又看看周围复词社的同学,一咬牙,猛地站了起来:“洛……姑娘,且慢!”

这一喊,让他的正气一泄,两股鼻血瞬间流了出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