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梅姨介绍的写字楼(1 / 2)

合同全部签完,刘院长也松了一口气,拒绝了企业的宴请。

“接下来的工作量也不低,你要统筹好。”

刘院长送完客,示意张森坐下来一下继续谈话。

明天所有出差的队伍返回,带队的老师和学生干部开座谈会,进行总结。

其他的参与学生,明天将资料移交,后天配合一起整理录入系统。

资料全部入系统后,就按张森的建议,进行系统随机摇号分配工作单位和岗位。

同事,摇号后,进行二次人工匹配校准。

张森对于任务的安排,并没有意见,眼见手动的小活。

刚回到办公室,财务梅姨还没下班,看到张森连忙叫住。

“梅姨,有什么急事吗?”张森好奇道。

梅姨递了几张彩页过来,哦,房子的事情。

“单位的老同事问我是不是在找写字楼,他老婆的单位有几层楼,放代理那边了。”

张森刚想说房子不急,给梅姨的消息打断了。

写字楼,那又不一样哦,住宅的再等一个月都问题不大。

写字楼,优质的甲级写字楼,那就比较随缘了。

连忙让梅姨介绍介绍,给嫌弃了。

“走,到你办公室,让萱萱也一起参谋一下。”

张森自是不可,和梅姨回到自己办公室,让李美萱一起过来商量。

梅姨老同事的妻子的单位,比较有实力的建筑集团,在市中心天河区甲级写字楼有房源。

是去年工厂款到期,业务没有资金偿还,用了三层物业抵工程款。

“不过公共区域都已经装修好了的,空调灯光这些都ok了,套内天地墙也处理好了的,不是纯毛坯。”

李梅还特意找了自己的丈夫,帮忙抽空过去看了一下写字楼。

在听到梅姨说的大厦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心动了,无非就是看价格和楼层了。

“他们挂牌价9000一平方,大概一千一百万,不过中介那边报了一千万可以出。”

都说熟人好办事,梅姨一圈下来就摸清了路子,刚准备问楼层。

梅姨还爆了个大瓜,“有家港资要吃,不过只能吃两层,还有一层剩余。”

“单位那边不愿意分开拆,现在价格谈到了九百五十万,中介那边和我先生是亲戚。”

张森印象中21年有去这栋大厦面试,还特意查了资料,月租260块一平方,妥妥的。

对比了其他两家写字楼,楼层都是居中,没有在顶楼那么被动。

张森没明白对方是怎么拿到21-23楼来抵款,整座大厦四十多层高,居然不拿顶层来抵。

“这个一千多平方挺好的,你要用就打通,不用的话就按现在的布局出租就好了。”

李美萱看了资料,建议道。

港商要22-23整层,剩下23楼一层一千一百多平方,一下子也没找到合适的人接受。

李梅也说了,港商也是这边移民过去了,这次是回来抄底的。

但是一下子进三层也很吃力,原计划是抄底住宅,不过受政策影响不得不转到写字楼。

“付款有什么要求吗?我们能够申请到银行的贷款吗?”

张森舍不得大都会的写字楼溜走,这不是直接对接国企,对方已经在代理挂牌了。

哪怕下半年经济回暖,也不会影响到自己这边,还有港商一起呢。

“四大行的首付有点高,要求50%,年化十六个点。”

“我们这边辖区的城市银行倒找过我们,说我们公司基本户转他们行,能授信低利贷款。”

李梅事前都有进行了解,才找张森汇报的。

估计梅姨和城市银行的人也认识,要不然不会单独提起,不过问题不大,流程让律师过一下。

“城市银行是什么情况,梅姨你说一下。”

李梅没有马上回答,反而问是否方便晚一点下班,让对方的主任过来当面说。

张森没有所谓,继续琢磨李梅带来的其他住宅的楼盘宣传单。

城市银行的房贷主任是个中年女子,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陈美玲。

经过介绍,张森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梅姨,陈美玲是通过员工存工资才知道自家公司的。

在这附近,没有四大行的营业网点,加上张森元旦的时候推动银行卡转账发放工资。

公司的二十来号人一窝蜂的,涌到了隔壁的城市银行网点,办卡的原因清一色工资卡。

这才引起了营业所所长的注意,让陈美玲了解一下,看能不能拉存款和放贷款。

才二十来号人,一开始也不是很情愿的,但留心了解了一下,每天那么多的货物进出,税报也非常的漂亮。

陈美玲决定找人搭线,联系上了梅姨。

都过了一个多月了,原本也以为没机会,又是四大行的业绩了。

没想到中午,接到李梅询问政策的电话,连忙说可以上门解答。

“一般商业楼,首付50%,年化15%,十年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