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张仪入朝 舌辨群臣(1 / 2)

“宣张仪觐见!”

“张仪觐见!”

“张仪觐见!”

一声声尖锐而又洪亮的声音在长安城的皇宫皇宫内不断回荡,张仪一身黑红色长袍,长发披散在身后,手持玉如意,腰配大奉相印,一步一步的向着那象征大盛国权力最集中的宫殿走去。

张仪进入宫殿,一路目不斜视,径直穿过群臣,来到与长孙无忌、魏征并列的位置,一挥衣袖,双手抱拳,躬身行礼道:

“大奉外臣张仪见过大盛皇帝陛下。”

不等李煜说话,就听见一旁传来呵斥之声。

“大胆!张仪,你可知罪,面见圣驾竟敢不跪!”

张仪不卑不亢缓缓的转身,对着那名官员微微抱拳,略带笑意,缓缓的说道:

“张仪且问先生为何要跪,我张仪乃是大奉宰相,身居高位要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大奉陛下钦赐张仪面圣不跪之权,大奉与大盛皆为大国,世代平等邦交,怎么?你意思是大盛鄙夷我大奉不成,你是想挑起国战不成,我看先生您才应该知罪,你可知两国邦交,若是因为你这一句话,开战,到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你可知就因为你这一句话会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那人被张仪一连窜的质问,问的说不出来话来,而一旁又有一名大臣缓缓开口说道:

“哼!先生这张嘴真是名不虚传啊!与先生窃玉之名一样名满天下啊!哈哈哈!”

这番话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但任台下大臣如何讥讽,李煜、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却是一言不发,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

“哈哈哈!大奉真是蛮不开化,竟然让窃玉之贼当上了丞相,哈哈哈!”

“哈哈!先生莫怪,先生莫怪。”

这一句“窃玉之贼”让张仪的耳边不由得回响起那一日社下书院的一段对话。

“张仪,你竟然偷了秦师兄的玉佩,往你还是读书之人,真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

“我张仪师弟岂会窃尔等玉佩,你们休要胡搅蛮缠,否则休怪我不客气了。”

“那你说说,这张仪出身贫寒,怎能拥有这种品质的玉佩,你倒是说啊!”

“你,你,好。”

“哼!怎么说不出话了吧,丢人现眼的东西。”

“早就说过这等低贱之人,怎配与我等同堂。”

“好!节大于命,今日我就以死卫节,以死证明张仪师弟的清白。”

刀刃进入身体的声音传进了张仪的耳朵里,一抹鲜红证明了大乾读书人的气节,以死卫节但在这大盛的朝堂上张仪不露一丝温色,朗声开口说道:

“哈哈哈!没有想到堂堂大盛朝堂之上竟然都是一些只会道听途说之人,尔等哪只眼睛看见我张仪窃玉了。当年仪在大乾社下书院求学,社下书院门生近万、名仕数千,只有我张仪一人,一无财路,二无人脉,如同那水中浮萍,无依无靠,那社下学子欺我伶仃白身,仪自是百口莫辩,但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张仪此生行的正,坐的端,岂会在乎尔等宵小嘤嘤狂吠。”

突然,张仪收起那份处变不惊手指着那名说出大奉蛮夷不化的官员,怒斥道:

“大奉皇帝不弃仪布衣之躯,以国士之礼待仪,仪自以这三尺血肉之躯报效大奉,你说这海纳百川的胸襟是蛮夷,那这要是蛮夷的话,那我大奉宁愿一直蛮夷下去,也不愿与尔等目光短浅,自负清流之辈,同流合污。”

一直一言不发的李煜缓缓的开口打断道:

“够了,张仪乃是大奉使臣,尔等这般岂不是让人凭白笑话我大盛不识礼仪吗?”

李煜的声音不算大,但李煜一开口整个庙堂就没有一个人再敢多说一句话了,帝王威严彰显到了极致,整个庙堂陷入了一种极其尴尬的寂静。

“说说吧!嬴异人派你来出使我大盛是何事?”

李煜继续开口缓缓的说到,张仪再次拱手说道:

“仪,奉王命而来与大盛王朝建立兄弟之盟,止息刀戈,世代邦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