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电视里的人物访谈80(1 / 1)

自打在“乐享“门口与正欲赴省城治疗的阿光叔和陪同前去的來富哥匆匆照面后,就很少联系。期间几次欲电话问候,都因无人应答而放弃。看来阿光叔大概痴呆症的缘故,无法或不能接听电话了吧,想到此心里不免有些酸楚和耽心。几次欲联系來富哥打听阿光叔的病况,却又觉得作为大老板的來富哪会有时间跟我絮叨,便打消了与之联系的念头。可心里一直挂念着阿光叔,盼他好转,希望他依旧能用他的大嗓门笑谈生活里的长长短短。

这一日,晚饭后打开电视,恰巧是当地新闻传媒的一档访谈节目,而访谈对象正是來富集团总裁沈來富。而背景画面则是太湖景色与翠绿茶山。來富哥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传达出的一个理念,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指着绿意葱葱的背景图说:“这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说罢,他指着图中太湖沿岸风景,满脸都是自豪,“这里早已成为吴城一处不可不去的景观。”

“这些年來富集团公司在丝绸、生态农业、电子科技、新能源等方面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旅游业包括古街修葺,如今又投资健康养老项目,那么作为集团掌舵人,您认为当地旅游和养老事业与贵公司先前主打的事业哪个前景更好?”一旁的记者问。來富嘴角上扬,笑的很灿烂,他接过话筒,慢条斯理地说:“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是生活,一个是建设,缺一不可,也无可比性。一个是让人好好的生活,一个是让人好好的做活。”他举起两根手指比划,“但是这两个都是各领域中的长线项目,一个可以不断开拓,一个可以坐收渔利。”

这大概是柱子叔的初衷,也是來富哥的愿景吧。來富集团这两代掌舵人是想打造出近乎完美的事业基础,传统丝绸与电子科技、绿色生态、新能源等现代产业偕同旅游、养老事业携手共进,不断开拓,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业金矿。我想。

说起老街筑建与修缮,來富哥很风趣地跟记者解释,“作为旅游项目开发的老街可以成为有酒香的巷子,只要有故事,有特色,再深的巷子也会吸引八方游客,无论多久,都会坐收渔利。”。说罢,话题一转,说到了老人,指向了健康养老。他说:“变老,是人之必然的走向。无论年轻时如何拼尽全力地萌发,壮年期如何费尽心思地强大,暮年来临都会义无反顾地老去。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如何依托吴城良好生态资源和绿意水乡的地域特色,以高标准配套打造养老基地,便成了我们集团当下要完成的任务之一,给银发族一个能乐享生活的晚年时光,让消极老年变成幸福老年。”说到此,他介绍了“乐享”康养中心,他告诉记者,“乐享”的建立是为了反哺社会,回报百姓,赚的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利益。

这档口,电话铃声响起,刚摁下接听键,电话里立马传来华华欢快的声音:“姐,快看电视,有來富集团老总的专访!”

“正看着呢!”我淡淡地说。华华激动地夸來富的帅气,赞來富的口才,我笑着附和,转而就说起眼下來富集团公司的迅猛发展势头。聊着聊着,即聊到了集团公司的创始人姚柱子。说到姚柱子,华华故作高深地声音从电话中传来:“依我看啊,姚总深谋远虑,一直拿干儿子沈來富当接班人培养,他中意干儿子心智人品,认可其才学聪慧,所以下功夫栽培,亲儿子般爱护。”

“说的是。”我认可。华华更来劲了,她广开思路,继续发挥,“姚总先给他一个打理分公司的机会,增加沈來富的历练,锻炼他独立、灵活处事的能力,希望他见识多广,圆通老练。一句话,姚总他要的不只是一个干儿子,他更需要一个得力而且靠得住的事业上的接班人。”我能想象的出电话那头的华华自作聪明的模样。

我大笑,“华华,你啥时候学会分析人了?照这么下去,你也可以当老板,做领导啦。”我揶揄地说。“姐,你就说我分析的对不对?”华华讪讪地问。

“这还用分析?明面上的事嘛!”我说。“姐,你就不能奉承我两句。我心好痛哦,堪堪地被你戳了肺管子。”华华装模作样,声音里透着娇嗔。我呵呵一笑,很随意问了一句,“何苗与你还有联系吗?”对方一顿,沉吟片刻才说,“没有,很久没联系了。”见我仅“嗯”一个字便没了下文。华华嘿嘿一笑,飞快地说下去,“我这些年陷入一成不变的日常,上班,下班,赚钱,养家,忙着财米油盐酱醋茶,除了眼面前的同事和朋友,已经很少与人联系了。况且何苗时下一门心思忙事业,哪有闲心跟我这个外人交往和联系。”我一声嗤笑,“你俩关系也太轻浅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我故意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华华不乐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常各忙各的事,心里有对方,这就够了。”我打着哈哈掩饰着尴尬。继而又道:“何苗很努力,已成了公司的骨干,听说现在是“乐享”康养中心的负责人。”话筒里传来华华惊诧的声音,“是吗?”她停顿一会,又雀跃地欢呼,“噢,是金子总会发光,何苗是个人才。”继而又犹犹豫豫地说,“看来姚总是原谅何苗对他犯的错,大概也认下他这个外甥女了吧!”

“也许吧,毕竟是舅甥关系,血缘摆在那里,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说罢,又补上一句,“不过,谁知道呢,当初何苗犯下的可不是一般的错。”我这话说的模棱两可,让华华也犯了糊涂。她很不屑地接口道:“姐,你真是个大聪明,你这话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哎,你就直接说姚总认或没认何苗这外甥女不就行了呗。”华华颇有北方人的直爽性格,不喜欢歪歪绕绕,我尚未搭腔,她便信之确确地说,“我敢肯定姚总会原谅何苗,会给何苗机会和帮助,毕竟何苗能干又聪明,而姚总大度又惜才。”我再次打着哈哈,挂上电话。

与华华的一通电话,激起了我对柱子叔与何苗舅甥关系下文的兴趣,很想了解何苗在犯了重错,触了众怒的境遇下,是如何翻盘,一步步走到现在,成了公司里的佼佼者。可我又不是一个好事之人,更不爱管人闲事,只在心里估摸,私下里猜测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