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强人所难(求追读)(1 / 2)

剿匪以来,立功从来都不是问题,难的是打通上升渠道。

曹变蛟有洪承畴的后台,他也需要找个自己的后台,在曹变蛟手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给卖掉。

陈东的计划是稳步积累军功,然后花钱托关系运作,多则两年,少则一年半载混个游击的营官,独领一营,先去四川跟张献忠拜拜手腕,解救一下四川人民,也能有个较为安稳的后方。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

四川这个地方,易守难攻,确实是个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

王朝末年什么最重要,第一是粮食,第二是兵源头。

“天府之国”的称号独属于四川,尤其是最为“巴适”的成都。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在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为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

成都平原成为了每个王朝农业跟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时常朝廷粮食和税赋的主要来源地。

成都平原的蜀绣、蜀锦、藤艺、竹器、漆器等奢侈品营造工艺也一直处于高度发达状态。

虽然优点不少,但是也有缺点。

首先就是堵住门户,别人不能轻易攻进去,但是想要出去也很难,就连诸葛武侯这样的人都回天乏力,更别说是陈东。

最重要的是这地方太巴适,太安逸,进去了带的兵都不一定想打出来。

崇祯年间朝廷越是到后期,对地方的掌控力便越发的薄弱。

只要有张献忠这个大流寇还在,地方上的官员就不得不倚重武将。

养寇自重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曹变蛟这次并没有将俘虏的两千余人灭杀,而是交给了上司洪承畴处理。

西安府遭受流贼洗劫的县城并不少,这些都是免费的劳动力,洪承畴这次也罕见的没有赶尽杀绝。

并不是他没有这个想法,而是他担心流寇会去而复返,修缮城池被他摆在第一位置。

陈东想要立功可以说面对流贼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让他现在去辽东,那才真是小白兔进了狼窝简直就是送菜。

辽东早已经是个烂摊子,千疮百孔,那么多名将都折戟,任谁去主持辽东都无法挽回颓势。

辽东最大的问题其实并非是关外的后金,而是来自朝廷内部还有辽东集团的内部。

陈东在中军营帐外等了不短的时间,才轮到他进帐。

曹变蛟早已经吩咐好各把总轮流要见各百总,这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论功行赏,兑现他战前的承诺。

只是亲疏有别,排在前面的都是曹家的家丁出身,几乎跟曹家人没什么两样。

陈东掀开营帐帘子低头走进大帐之中,帐内的摆设简洁干净,只有几张椅子,跟一张桌子,并没有太多的装饰。

曹变蛟此时正坐在太师椅上,手上拿着一封书信在认真观看。

“卑职陈东,拜见将军!”陈东进入帐内来到桌前,单膝跪地行了一礼,等到曹变蛟伸手示意才站起身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