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明朝亡于何时?(二合一)(1 / 2)

流贼们轻装逃命,一路上是丢盔弃甲,明军追了有两里地就没再追。

刚经历一场大战,又追杀这么远距离,怎么可能追上一群一心只为逃命的人。

陈东眼神微凝,面上神色不停地变换,他已经见过无数次惨状,但看着满地的尸体,心中仍然是久久不能平静。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可不是什么铁石心肠的人。

已经有辅兵开始在打扫战场,收拢俘虏。

战场上到处都是散落的兵器,还有倒在地上已经死去多时冰冷的尸体。

辅兵其实就是民夫,战前运送粮草,战后负责战场的打扫,他们其实大都没有什么战斗力。

陈东看着累瘫在地上四仰八叉躺着的新兵们,此刻大都是已经脱力。

开战的时候,这一百多名新兵始终跟在他的身后,配合虽然还略显生疏,但也已经有合作的意识。

“阵亡五人,其余十几人大都是轻伤。”王五走到身边汇报道。

“你带人把兄弟们的尸体找到。”陈东眼神中闪过一丝伤感,严肃的说道。

“已经带人都找到了。”王五指了指旁边的一辆马车低声道。

战场上的血腥残酷他早就知道,可当他亲眼看到,之前跟他朝夕相处的人此刻浑身是血的躺在那一动不动时,还是禁不住心底的酸涩。

回想起刚见到他们时的场景,和平日里训练的日子,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新兵想要成长,这是必然要经历的一步。

第一战能有这样的大胜,这么少的战损,其实在营内已经是屈指可数。

在血腥的战场上,时刻被死亡笼罩着,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军卒的神经,打磨着他们的意志。

不管在什么时候,只有严格的训练和军纪才能让军队有足够的战斗力。

战争是冷酷无情的,军队的纪律是严苛的,士兵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当这种压力达到一定限度,要是猛然爆炸开来,极大的概率会出现“营啸”,也就是炸营。

炸营最大的诱因是精神情绪达到某种临界点,紧绷着始终无法放松,只要被稍微的刺激,就可能点燃。

在这个没有心理医生的年代,如果有人得了心理疾病,还真是不好解决。

曹变蛟那么弑杀应该也是在自我调节,陈东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选择这条路的。

士兵不是杀人机器,如果你把他们当做杀人的机器,迟早有一天会被反噬。

此战大胜,曹变蛟带着一营兵马斩杀近千人。

洪承畴在西安城上炮击高迎祥,随后出城迎战,斩杀数百人。

王承恩从后方突然杀出砍伤高迎祥,大破贼军,斩杀俘虏无算。

高迎祥带领流贼往东逃窜,王承恩追敌三十里。

曹变蛟是一员猛将,多次领骑兵与贼军搏杀,败少胜多。

虽然他为人弑杀,名声不佳,但绝对不是没有脑子的人,论打仗恐怕比起老一辈的人都不遑多让。

陈东第一次这般重视曹变蛟,之前还是他狭隘了,明末能打出这么大名气的人,又岂会是个无能之辈。

夕阳染红了晚霞,映照在战场上被鲜血染红的大地,相互争艳。

陈东牵动着一匹通体黑色受伤的战马,正在进行着包扎。

没错,这是他刚才的坐骑,刚才被他冲阵用的战马,在他回来的时候这家伙不知从哪又冒了出来,颤抖着身子来到他面前。

马眼角残留的泪水不知道是伤心还是因为疼痛。

“好兄弟,辛苦你了,等回去给你加两个鸡蛋好好给你补补。”陈东帮战马包扎好伤口,颇为歉意的说道。

战马的鼻子打个响鼻,张开嘴巴吐了吐舌头,嘶鸣一下,仿佛在回应着什么。

“好,给你加四个,不能再多了。”陈东无奈,温柔的摸了摸马的脖子。

战马这才用头蹭了蹭陈东的胸口,随后不再动作低下了头。

夜风微凉,火盆中的火焰在风中摇曳,木柴燃烧发出噼啪的声音。

陈东看向满是繁星的绚烂无比的夜空,空气中依旧充斥着血腥味。

这段时间以来,他神经一直紧绷着,没时间去想一些问题,但这个问题时不时都会冒出来。

说到明朝,那就绕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朝到底是什么时候亡的?

明朝的问题不仅仅是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天灾,当然天灾的影响是人为不能去控制的。

有人说天启当亡国而弗亡,崇祯不当亡而亡。

不可否认崇祯皇帝有很多的缺点,他急躁,寡恩,缺乏担当,但从来没人否认过他是一位一心求治的勤勉皇帝。

崇祯皇帝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外事不决杀总兵,内事不决换首辅,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把摆烂做到了极致。

万历在位前十年被张居正管着把持朝政,后又被李太后把持朝政。

因为争国本斗争失败了,做什么都不顺,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

万历十四年开始称病不上朝,小病大养,大病暴养,无病也养着,养病开始常态化,几年后干脆朝也不上了。

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政务还是会处理。

万历皇帝是有意识的非暴力不合作,消极对抗,大臣们的奏折都是石沉大海。

当时的东阁大学士李廷机被东林党人弹劾,想要递交辞呈,五份辞呈交上去,没什么反应。

李廷机继续写,万历皇帝还是没反应,他毫不气馁继续写,五十份。

可怜的李廷机房子都卖了,在破庙里住了整整五年,写了132封辞呈,结果还是什么反应都没有,“庙祝阁老”的称号由此而来。

堂堂阁老彻底崩溃,冒着抗旨的罪名,顶着杀头的危险,直接自己把自己给解雇,直接回老家去了。

于是在明朝出现了一个著名的现象,缺官不补,在万历这一朝只有退休没有接任。

朝廷六部只剩下一个刑部有尚书,其余五部均没有,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状态。

万历皇帝这期间只对钱财感兴趣,带着宫里的太监聚敛海量的财富。

因此被世人讥讽为:发帑则叫阍不应,加派则朝奏夕可。

缺官不补是绝对的恶政,没有政府并不是没有权利。

直接导致明朝的土地兼并跟财政状况极大的恶化,地方豪强占据主导权,士绅们违法获得免税上的特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