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心服口服的朱标32(1 / 2)

“还请老师赐教!”

朱标一听,刘玘果然是奏疏所写之人。

甚至还极其自信,无比坚定的告诉他,还有更多的治国理政的大道。

顿时就起身退后一步,面朝刘玘深深一拜,拱手作揖。

这礼贤下士的态度,令刘玘都为之动容。

如果前面的谦逊还能是伪装出来的。

毕竟帝王家善于演戏也是常理。

但是此时朱标这态度,甚至是眼神里那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

简直就是犹如当年那三国时期,刘备求教诸葛亮的谦卑一模一样。

看样子朱标也是知道,如今的大明朝虽然才开国。

理应会经历一番治理,然后迎来盛世。

但是仅仅只是这样,朱标也觉得不够。

因为他要做一个将大明给带入盛世的君主。

而不是只是一个守成之君!

刘玘上前轻轻抬起这朱标的一只手,态度也很诚恳,直言道:“太子殿下还请坐着,刘玘虽然不是什么圣贤,但是也知道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遇到圣明的君主,更要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如今这正是子房遇高祖,赵普相宋帝!”

朱标神色之中满是惊喜!

拿出奏疏来,就是要好好请教。

刘玘心中也做了一个打算,那就是给朱标上的第一课。

也就是那——实事求是!

刘玘负手而立,回忆起脑海里面藏着的那些过去的知识,一点也不藏拙的,开口便道:“太子殿下,我奏疏两份,上策言治国理政,本是术,非是道,这道与术,就好比树根跟树枝,树枝可以枝繁叶茂,但是离开树根也无法继续生长,这样的道理,想必太子明白吧?”

“追根溯源!老师,所言正是朱标想的,这下本奏疏,也就是‘实事求是疏’,就是这‘道’也就是这树根了吧?没有实事求是,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朱标不停,也将自己心中所想给全盘托出。

刘玘颇为满意的点点头,不愧是历史上的懿文太子。

按照历史来看,挨着的元明两朝,可以说是出现了两个最为可惜的太子!

一个是前朝的真金太子,一个就是懿文太子朱标。

两个都是英年早逝,真是可惜!

不过自己,已经来到这个世界。

断然不会使朱标落寞的退出历史!

刘玘说道:“没错,这就是二者的关系,太子殿下,还有什么感悟?”

“老师,朱标来之前,就已经在马车上思考过一些,听刚刚老师所言,更是笃定了一点,这两份奏疏,前者是术,后者便是大道,前者是告诉如何施政,后者是探寻为什么这样施政,还有施政要遵循什么原则,才能对天下,对百姓有利!”

“哈哈哈,好啊太子殿下,你比我刘玘想的还要聪颖太多了,没错!实事求是,就是治国理政的君主最该抱持的信念,只有做到了实事求是,才能使得施政之时,不会祸乱天下,造成百姓的负担,增加朝廷的重担!”

刘玘也是相当不客气,又道:“很多君主,就是不遵守“实事求是”的规律,尽做一些,治国无方,扰民有术的事情,所以太子殿下,要牢记刘玘的这四个字——实事求是!”

“敢问老师,那这实事求是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这奏疏之中,老师你提过的什么教条主义,什么经验主义……等等,都是朱标不理解的,还请老师答疑解惑!”

刘玘脑海里有一堆理论,但是这样的理论过于枯燥了。

甚至可以说是不生动,单单就是用理论来说的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