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为大明培养一个军事领袖31(1 / 2)

教育这朱樉跟朱㭎,刘玘干脆就直接放弃了。

至于对于朱棣的教育,就是让他成为一个军事领袖。

这样的一个军事领袖精神,就是要使得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

从古至今,特别是近现代战争之前,所有战争历史之中。

这样的军事领袖纵观华夏历史,有且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教员。

抗美援朝战场上,哪怕战损比达到百分之百,哪怕剩下最后一个人。

这最后一个人都可以把身上捆满手榴弹,一个人追着几百个人跑。

最后一人斩杀两三百人。

这样的兵并不是个例。

这就是要催生出一个军事之中的战争领袖,这样的领袖会为大明带来莫大的好处。

使得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是直线提升。

甚至还培养出一支有信仰有追求打不垮,拖不散,也不怕死的铁军。

这就是对于朱棣的培养,将他给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领袖!

这样的一个军事领袖不敢说是战无不胜,但是绝对会率领一支铁军横扫世界。

这对于大明未来的开疆拓土起到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

培养出一个军事领袖出来,培养出这样的军事领袖精神。

无疑就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但是这样的时间,不管如何来说都是值得。

孕育出一个强大的大明军事领袖,这一个领袖会为大明做到多少的功绩。

想想刘玘都觉得难以言喻的激动!

朱标是一个合格的君主,朱棣就是一个合格的大元帅。

哪怕此时的朱棣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但是联想到此人十七八岁就跟着大明的名将们,一起出征,现在就培养他,显然不会太早,甚至可以说是正合适,这样的一个合适,也就是恰巧送到自己门上来了。

这么好的璞玉,这么好的一个料子,怎么可能就这么放任浪费呢?

刘玘瞧着朱棣的眼神里面多了几分的谋划和计较。

正常来说,按照历史上的一些战争经验来说,一般来讲的两军作战,战损比达到百分之一二十,就会出现溃逃了,因为一旦看到一个人跑,就会开始形成一股蔓延的瘟疫一样,这本身没有什么错。

毕竟害怕那都是人都会有的情绪,更别提在这样的一个短兵相接,白刃战,血和肉碰撞的年代。

但是从整个中华的战争历史来看,哪怕是古代中国,也有战争之中军队的战损兵,可以达到一个十分厉害的百分之三十,哪怕是在这样的一个惨烈情况下,也依然没有逃兵的出现,这就是著名的冷兵器巅峰之战。

就是华夏历史上冷兵器的巅峰之战——香积寺之战。

在这一场战争之中,双方战损比,可以说是已经彻底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五十。

在公元757年的时间你,那安史之乱的硝烟,可以说是彻底已经,整整燃烧了两年。

大唐境内的所有人,可以说是已经精疲力竭了。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大面积的溃兵也没有出现。

更别提是在这一场著名的香积寺之战之中,双方都没有出现一个逃兵。

这本身就有点儿接近军事领袖精神的作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