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率军出京(1 / 2)

后金这边没什么大事,袁崇焕这个刺头却给刘邦没事找事。

九月十二和九月十五,老刘连续收到袁蛮子两道奏章。

大意都是弹劾毛文龙,说毛文龙如何夸大战功,如何与建奴私下进行贸易,给予了东奴很大的帮助,缓解了他们的物资短缺,如此种种。

总之就是毛文龙大逆不道,私通贼虏,希望皇上明察,并给予严厉处置。

刘邦淡淡一笑,批复道:朕已授予毛总兵便宜行事之权,毛卿所为亦有朕之筹谋,自有深意。卿无需过虑,卿当与毛卿携手共击贼虏。东江镇之军纪,朕亦会严查之。

毛文龙与袁崇焕的矛盾,刘邦就这么淡化处理了事。

这道批复也是告诉袁崇焕,毛文龙是我支持的大将,也是我在直接指挥,你不要过多越权干涉,好好与他合作就对了。

明朝历来是重文轻武的,袁崇焕是个文臣领兵,地位上明里暗里都高毛文龙一等,所以一直把毛文龙当作下属来看待。

刘邦这些天的一番操作,让毛文龙渐渐有与袁崇焕平起平坐的趋势。

这也是与建奴军事斗争的需要,武将的地位该有所提高了。

毛文龙以一己之力组建东江镇以来,朝廷拨付的粮饷非常有限,后勤钱粮绝大部分都是靠毛文龙自筹。

这种情况下,还不让人家自己想点办法?

夸大战功,辽东将领哪个不是驾轻就熟。这件事,让督军去督查即可,也不能太过分,该查办还是要查办。

至于与东奴贸易一事,要看是怎么个贸易法。

敌我双方之间,一边打仗一边做生意,历来都是存在的。

交换俘虏实际也是一种交易。

粮食马匹等物资交换,也是可以理解的。

各取所需。

活着,才能继续战斗下去。

之前刘邦派人送去了些许的钱粮,但那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东江镇这么多人要养活,毛文龙只能用尽一切手段。

这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交换物资也让建奴受益了,东江镇这边又何尝没有受益?

战争最终还是靠在战场上拼杀来决定结果的。

最后能打赢就行了。

毛文龙,朕之彭越啊!

老刘对毛文龙是要重用的,更得好好保护,绝不能让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事件再重演。

经过这些天一系列的操作,应该是不可能再重演了。

老刘又想起了自己的老兄弟彭越,一直都是衷心耿耿地帮着刘邦打游击,掏项羽的后方老窝。

从来都没有过反叛的想法,最后被抓的时候连反抗都没有反抗过,只想着陈述自己的忠诚。

老刘抓了之后又把他放了,结果这个吕后硬是把彭越带回来给害了。

唉!都是咱的老兄弟啊!

上一世,老刘保护不了你们。

这一世,老刘定要护得兄弟们周全。

你们就算要死,也只能死在与建奴厮杀的战场上,绝对不能死在自己人手里。

这是刘邦的底线,谁都不能逾越。

朱由检就是太刻薄寡恩,从来没有把哪个文臣武将真正当做自己的兄弟,当做自己人。

干事的时候就把他们顶在前面,出事了就让他们背黑锅。

越是忠心的人,他越是把他们往死里坑。

孙传庭,卢象升,都是被他坑死的。

打不过建奴了,他想和谈的时候,就让兵部尚书陈新甲秘密去谈。

结果和谈一事被朝野知道了,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朱由检就把陈新甲杀了,说都是他私自干的。

就这么个没有担当的皇帝,谁还会真心给他办事?

天子守国门就是个笑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