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打回原形的痛68(1 / 2)

不可言说的挫败感逼着念笙回到K市,再度沦陷在苍茫的困顿中,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因为在BJ漂泊的二十多天,她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也遇到一些让念笙受委屈的小人。

为了摆脱被动的局面,她作为一个并不可爱的逃兵,又逃回了孤独而简陋的小窝,重新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当一个人,面对着纵横交错的路,却像受惊吓的小兽一般,站在命运的交错点,以放射状的迷茫,画地为牢。那注定是悲哀的存在。

除了爱,她几乎是一无所有,这是一种欲哭无泪的苍凉感。现实,那么无情地把她打回了原形。

那些不可思议的节点串成一幅命运的谜图,她在灵魂俯视的迷宫里找焦虑的出口,找得好辛苦,找得好疲惫,找得好无奈。

那是一种欲哭无泪的匮乏感,让发呆的日子,惊慌失措。但凡她有基本的经济保障,她真心不想做家政行业,让自己的孩子缺爱。

也是受到间接性霍乱冲击的缘故,从整体上来说,家政从业人员也是过剩的所在。应聘的阿姨多,客户需求少。

尤其是在新学员结业之后,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的家政阿姨,简直是像参加选秀一样,轮流上台做自我介绍,任凭台下的客户随心挑拣。挑拣也就罢了,工种却是不能从根本上做到明细分公了。

之前做早教的只带孩子,不做家务的。但是现在因为阿姨多,竞争激烈。之前同样的工资,却要做两份工。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家务,不但要洗孩子的衣物,有的雇主竟然还要求家政阿姨洗全家人的衣物。

没有空闲时间不说,还要被监控二十四个小时监控着。这绝对是相对失去自由的感觉,念笙但凡窝在地铺的小角落虚构一下,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说好听是家政人员,说实话,就是书本上描写的旧社会里的佣人、保姆和仆人。

至少那时候做佣人,也不会被全天候监视着呀!人和人之间,一旦失去了基本的信任,监控会让人觉得这个时代更空洞。

唯有墙上的钟表,让她在不肯清醒的悲哀里,清醒着生不如死的活。活着,实在太难了。和她一样艰难的,还有和她相依为命的姐姐。

原本,念笙是不甘心的,毕竟,从BJ撤退的太过冲动。她回来之后,还在微信里投简历,并收拾好了行李箱,准备随时杀回BJ去。

BJ的老同学苏歌,也是阴错阳差的,在念笙买了回家的火车票之后,从咸阳返回了BJ,接应念笙的。可是她们却是连最后一面都没见成的。

其实,苏歌回到BJ,第一时间给念笙打电话的时候,她已经买了回K市的火车票,正在候车厅等车。为了不让苏歌为难,她用善意的谎言告诉苏歌,说是自己已经在列车上了。

就是人暂时还在候车厅,她的心早就先于她的身体出发了。尤其是想到BJ的一些客户对河南人的歧视,这让她在莫名叹息之余,有些后悔这次所谓转行之旅。

最起码的人格尊严,不允许她活在更沉重的恐惧阴影里,压在她身上的大山,早已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

听从心的安排,念笙在没有吃早餐和午餐的情况下,作为所谓的告别仪式,在BJ西站买了三个“庆丰”包子,总算是给自己短暂而悲哀的北漂画上了所谓的句号。

确切地说是三个包子排列的省略号。

念笙在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又没有落脚点儿的情况下,只能当了让苏歌莫名叹息的逃兵。

一想到自己做了别人家孩子的保姆之后,就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了,念笙就会觉得这样的逃,好像是对的选择。

至少,从爱的教育的角度出发,从小跟着念笙长大的孩子们原本就没家了,如果再让孩子们没妈了,挣再多的钱有意义吗?

都说,有妈的地方就是家。倘若,念笙在别人家带孩子做家务,在别人的屋檐下,自己的孩子就更无家可归了。

沉甸甸的远方,并没有给落荒而逃的念笙苟延残喘的机会,随着第一次视频面试失败,继而是许多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

念笙终于灰心了。死心了。BJ,咱不去了!

仿佛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落到实处时,却是那么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