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木屋(1 / 2)

那通电话是催郝仁回家收拾东西,木屋第二天要拆了。

郝仁到家的时候,郝爸郝妈已经把一部分东西搬到了室外。家具之类的要么搬到了邻居家,要么搬到了大伯家。

剩下杂七杂八的东西,吃的搬到了灶房,不舍得丢的但又用不着的东西堆到了灶房后堆柴的地方。那地方能保证不被雨打湿。

跟着家具一起去大伯家的,还有奶奶。

奶奶去的时候满脸怨气,不太愿意去。但是不去的话又没地方住,最后只得妥协。她不介意住大儿子家,也不介意挪地。

其实奶奶最为介意的是,这座木屋要被拆掉了。这是她几十年前就开始住的地方,见证了她一辈子的喜怒哀乐。她不愿意看到它从有到无。

说起这个木屋,其实奶奶也说不上来它到底是修建于什么时候。她嫁到这个家的时候,这座木屋就已经不是新房子的模样了。

她应该是问过爷爷的,只是爷爷已经去世二十年了,她的年纪也大了,想不起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至少在先前都是无关紧要的,现在木屋即将被拆,似乎也就显得不再重要。

它也许是修建于清末,也许是建于民国,也许是建于新中国,总归是住了好几代人,承载了除了奶奶之外好多人的回忆。

奶奶说,她嫁给爷爷的时候,是坐着轿子来的。她那时大姑娘上轿,属实是头一回,等见到爷爷身后的木屋时,心中十分满意。

说亲的人果然没有骗她,这个人有属于自己的木屋,她不用担心风吹雨淋。对于奶奶来说,能有一个安全的家,是最大的幸福。

奶奶生于一九三七年,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处于动乱中,对她以及跟她同时代的女性来说,和平来之不易,有这样一座木房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奶奶确实不愁住的问题了,可是接下来开始担心吃的问题,以及几个小姑子和叔叔的婚嫁问题。

她是大嫂,需要操持整个家。家里这么多张嘴,每个人的饭量又大,吃便是最要紧的问题。

她不知道多少次躲在木屋背后哭泣,担心谁公分没挣满,担心谁被饿着。后面又因为叔叔找不到媳妇着急上火,为几个小姑子的嫁妆着急上火。

她每次一着急上火就想哭,木屋后面的水缸里不知有多少她的眼泪。

等到好不容易稍稍安定了下来,又遇到了荒年。而那一年她又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本该高兴。她来到这个家几年,一直过度操劳,没能为这个家开枝散叶。她总觉得这个木屋里应该有点孩子的哭闹声才算完整。

现在,她终于有了好消息,可是这个孩子来得不是时候。

没有吃的,大家去挖过树根,翻过草丛,在树林里找野果子,凡是能吃的不能吃的,为了填饱肚子都吃了。

那时大家把能吃的东西找到后,都小心地带回这个木屋。小姑子们总是让她先挑先吃,等她吃得差不多后才开吃。

她那时总是忍不住想哭,想跑到后屋去哭,可是被一个小姑子发现了,劝她为了孩子可要忍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