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附属品(2 / 2)

“都是为了你好”的事姑且就少做一些吧。

也希望学校能够全面去培养学生品行,而不是一味的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当然,这些是与孩子距离较近的角色。

一种悲剧的诞生,离不开在座的各位。

每个生命都应灿烂的绽放,而不是困在一堆数字之中。

沉睡的人们也该醒醒啦。

说了些题外话,而今天的话题是有关动机的,也就是我们去做一件事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不是我夸张,若动机不对,迟早是要出问题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了。

说到动机,就不得不去提及动力来源了。

一个决定了我们要走向何方,另一个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没有谁一出生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动力源泉,即使拥有也很难一开始就是正确的。

更多的人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摸索到的。

当然若有他人的指点更好,只是最后还得你自己去做选择。

至于选择什么,就因人而异了。

建立在别人身上的动力,虽极易找寻,但难以持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会将目光移向别处。

而此时,你又不得不去重新寻找了。

动机总是随心而起,而动力来源就只能慢慢发掘了。

再回到前文,你说,教育的动机该是什么呢,或者说是目的,亦或者说是意义?

想必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肯定是教书育人啊,这还用想吗”。

可现在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孩子的自杀原因,是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纵使家庭占大头,当然也离不开身处世间的各位。

若教育只是单纯的授予知识,那它育人的意义又该何以体现呢?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古文对老师的概括。

而至于现在,我不知道该是什么样子。

不知道现在对教书育人有着怎样的理解,亦不知道对老师这个职业有着怎样的理解?

而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又都是为了什么呢?

其所要追寻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为何攀比却处在了首要的位置呢,一切不应以人为核心吗?

且不提了,说的多了尽是悲痛。

有太多年轻生命在此陨落,还有将坏情绪埋在心底的,种下的自杀种子,不知会在何时爆发。

还有那忍着悲痛不往外说者,背负伤痛却无法疗愈。

自以为是是这个世界里最大的无知。

最后仍想说说动力源泉的事,尽可能多从自身去寻找吧。

当你把动力建立在自己身上时,你尽可以相信自己,同时,你也不用担心期待的落空。

而作为一名学生,更应清楚自己前行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而不只是为了别人的期待,亦或只是为了别人而活着。

纵使两者皆有可能成功,但是在此过程中自身所产生的影响又怎能相提并论呢?

一个是你自己的样子,另一个更多的是他们眼中的自己。

与其一味的顺从,不如寻找内心的力量,开始变成独立自主的模样。

摆脱枷锁的束缚吧,且听听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顺着内心的选择开始新的生活吧。

纵使前路荆棘丛生,也要以星星之火将其燃烧。

尽自己所能,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吧,不要去伤害自己,而应对自己好点,孩子。

不论怎样,我们都有必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同理,我们也应将人生选择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