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心无杂念(1 / 2)

第二天早上,男生三人组和女生三人组几乎同步来到9号地。

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需要全体统一交代的事项,他们就直接延续前一天的任务。这里没有诸如“早会”一样的流程,没有强制完成的任务,更没有人来监督他们。

90天盖好房的目标,一方面还有些遥远,难以转化为当下的压力,另一方面,迄今为止,主办方无任何催促,不仅在拥抱仪式中没有提及相关话题,连与此事关联度最高的春师兄也不见人影。正因如此,叶志伦尽管扮演着“组长”的角色,也从未对组员们作任何时限要求。

他们的状态,正像是那艘驶向湖心岛的小木船,无需任何外力作用,完全依靠自驱动力去完成这件事。陈青青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工作,其他人也一样。

曾经她工作过的大小公司,为了让员工拼尽全力,防止员工自由散漫,发明了早会、晚会、周会、月会等各种会,要求提供日报,周报,月报等各种报,在“加班即爱岗”价值观驱动下,又设置了996、007等制度。无奈的打工人们,逼着自己适应这些条条框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消磨着青春时光……

如今,他们在一个孤岛上,做着一个从未经历的工作。意想不到的是,没有了任何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不仅没有走向自由散漫,反而变得越来越积极主动。陈青青也想不明白,是何种力量在起着作用,但她却发现,自己已乐在其中。

三女生到9号地后,便接着前一天未完成的工作,开始推木柱压地。看上去,离坑底完全平整还有些距离。

此时,三男生围坐在一个角落,开始商讨新的工作。

“我们可以开始第二步了吧。”周超望了一眼叶志伦。

“是的,现在得固定木柱了。”叶志伦回道。

“但…怎么开始呢?我又没头绪了。”杨小天抓了下头。

叶志伦站起身来,走到另一个角落,拿起几乎被遗忘的图纸,再走了回来。

“我们先说最终效果,也就是——在长方形坑的四个角分别立起四根木柱。”他指着图纸上的房屋构造图说,“在做这件事之前,我们得明确两个问题:1.木柱埋在土里的深度是多少?2.如何将木柱固定牢实?”

“要确定深度,是不是先得考虑房屋的高度?”周超随即问道。

“没错。”叶志伦点头道。

“那不就是…木柱总长度减去房屋高度等于埋土深度?”杨小天似逐渐上道。

“是的。所以,我们得先量出木柱的总长度。”叶志伦说。

他话音刚落,杨小天立马兴奋地起身,找到之前女生用来量地的卷尺,又拉上周超,两人一起量起木柱长度来。

“都是4.3米。她们在用的那根应该也没差。”周超说道。

“嗯,记着了——4.3米。现在确定下房子的高度。”叶志伦说道。

“按常识来说,大多数房子都是2米多吧,至于具体2米多少,就不清楚了。”周超扶了下眼镜。

“我看…2米5那样吧。”杨小天突然来了一句,带着几分肯定的语气。

“你这数咋来的呢?”周超疑惑地问。

“很简单。姚明身高不是2米26吗,往上再加点,不就2米5了?总得让姚明这样的高个子也能挺直腰板吧。”杨小天边比划边说。

“不错啊,小伙子,对姚明的身高能记得这么熟。”周超露出意外的表情。

“之前在美国看过他的NBA比赛,也就记得牢固点。”杨小天似进入某种回忆。

“高级啊,难道说专门跑过去看?”周超突然变得八卦。

“怎么可能?以前读书的时候,正好放假没事干,就去看了几次。”杨小天轻描淡写地说。

“原来你还在美国读过书,海归啊,牛!”周超竖起大拇指。

“牛啥牛,就一野鸡大学,哎,不说了。”杨小天似突然意识到什么,赶紧打住。

“怪不得,有次,你说话夹杂着地道的英语,不过,在我的印象中,海归都是三句不离英语的,你却不是啊。”周超真是情商堪忧,竟继续纠缠这件事。

“我跟他们不一样,我讨厌那样,上一次,只是个偶然。”杨小天保持回应,脸却少见的沉了下来,明显露出“不想继续此话题”的神色。

周超这才有所意识,总算住了嘴。

旁边的叶志伦,对他们俩的这一番对话显然不感兴趣,他独自琢磨了一下,说道:“2米5,差不多!按这图纸,屋顶是斜的,会进一步加高室内空间,所以,不好再往上走了,但低于2米5,又没什么余地。”

“这么说,我这随口一说的2米5…还真合适?”杨小天顿时露出自信的神色。

“是啊,合适。不过,姚明来这里的概率应该为0。”叶志伦打趣道。

“主要是船太小,装不下他吧。”周超跟上节奏调侃道。

随之,三男生一起发出了爽朗的大笑声,与前一日三女生推木柱时的大笑如出一辙,只是就夸张程度而言,男生并不及女生。

“4米3减去2米5,等于1米8,那么就是,我们要挖四个1米8的小坑来放柱子。”叶志伦拉回了正题。

“这个小坑,跟原本1米5的大坑,是什么关系?”周超发出疑问。

“问得好。我也在想,在原本1米5坑的基础上,再往下挖3米,不就可以了?”叶志伦想了一想,又补充道,“不过,这只是推测,毕竟谁都没经验,边做边看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