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绝处求生(1 / 2)

两周过去,她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她隐约觉得自己病了,但又说不出具体什么有问题。她没有勇气找任何人诉说这一切,却潜意识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出口。

这一日,她无意间拿起扔在一旁多日未动的手机,漫无目标地刷起新闻资讯来。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她每天习惯性地没事儿就刷刷手机,虽然那些碎片化信息,如同手捧的细沙,快速从指尖滑落,不留下任何痕迹,但她却不由自主地重复这一过程,大概是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就跟大多数人一样。

然而,最近这些日子,她却完全打破了之前的生活规律,也再无刷手机的欲望,仿佛在刻意与世隔绝,好让已经麻木的自我状态不被打破。现在,她重新拿起手机,完全是无意之为,但却感觉与曾经大不相同,若依然将那些碎片化信息比作细沙,当下,她便是连手心的那一丝触感也没有了。

看着那如同符号一般的文字,她分明感到,地球离了她依然正常运转,那些该发生的热点,一如既往地发生着,并没有因为自己前阵的隐身而丧失正常节奏。突然,一篇文章的标题引起了她的注意,就如同沙子中出现了一颗闪亮的宝石。

她再仔细地读了一遍标题——《那些因抑郁症死去的明星们》,随即,她不由自主地点进了详情页,一字一句的阅读起来。文中列举了5,6个因抑郁症自杀的明星,其中,有三位她非常熟悉的明星,分别是:香港巨星张国荣、日本演员三浦春马以及内地偶像明星乔任梁。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表达观点的文字,作者只是陈述式的描述各明星患抑郁症的历史及最后因绝望而选择结束生命的过程。

其实,这之前,类似的文章她曾不止一次刷到过,那时却全然没有在意。有一次随意翻看过后,她觉得很是不理解:你说普通人也就罢了,这些明星都拥有名气和财富,为什么还会想不开?这种叫“抑郁症”的病,不外乎是一种心理感受,怎么就至于让一个人走到轻生这一步呢?然而此刻,她却突然了明白了什么。

陈青青有些不淡定了,她立马上网搜索了关于“抑郁症”的相关信息,当看到其典型症状“莫名低落”、“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悲观厌世,看不到希望”……她发现:自己也患上了这种病症!

细想起来,这一年来其实早有征兆。她会时不时因一些小事陷入低落,起初她以为自己只是心情不好,后来渐渐发现,自己再无法像曾经一样找人聊几句,或是大吃一顿,追一部剧或是大哭一场就恢复正常,而且,这样的状态往往会持续好几天,总是找不到排解的方法,最后也只是被另一件事勉强转移了注意力。但那并未根本解决,一当遇到不顺的事,又会陷入这个怪圈,周而复始……

“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这感觉在陈青青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自从她放弃了旅行的爱好,就没有一件除工作以外的事情让她有兴趣投入时间。她曾经一度认为自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工作狂,工作就是她的兴趣所在,没想到的是,工作也背叛了她,如今,她真的可以说是兴趣清零了。

“悲观厌世,看不到希望”的情绪,看似这几天才发生,实则一直在潜伏。这两年,唯有找钱是她生活的目标,哪怕明知那些公司不靠谱,自己的职业生涯将被打乱,她也硬着头皮去上班,这种毫无追求可言的纯劳力出卖,又能有什么希望可言呢?不过就是长年的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罢了。

除此之外,她这一两年变得越来越洁癖。且不说无论冬夏每日洗澡成必然,隔一天洗一次头,她往往在第二天就感到不适,甚至于情绪也跟着变得暴躁。与此同时,强迫症也冒了出来,无论是关房门还是关车门都会反复确认不下三次,对于计划某个时点完成的事强迫自己必须完成,稍有耽误就会寝食难安。另外,她还时常突然间为一件小事大发脾气,似乎是积压在心里的火抑制不住的喷发。现在看来,无论是洁癖、强迫症,还是狂躁症,皆能归为抑郁症的并发症状或连锁反应。

看的信息越多,经过多番理性分析,她越来越确信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只是,她还没有到达网上所谓的长期失眠,靠药物控制,自残甚至于自杀的“重度抑郁”程度,看上去,她已经游走在“轻度到中度抑郁”的区间了。

不知为何,知道了这个结果,陈青青心里反倒轻松了些,好似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深知,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必然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而她当下的状态,就像是压抑情绪长久积攒后怦然爆发。

讽刺的是,她曾经对抑郁症或一些所谓心理疾病不以为然,认为那都是人们夸大其辞、矫揉造作,故意编出“**症”之类的专业名词,现在看来,全然不是如此,一当患上这样的病,难受程度比起身体疾病来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总是会对别人的境遇不以为然,真到自己头上了,才知道个中滋味。

……

想起前阵子的境遇,陈青青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突然,前方出现了不一样的景象——一个小岛!她的神经兴奋了一下。

小岛的轮廓逐渐在她的视野中放大。她一看时间:距离她出发过去了半小时左右,按那段文字所说,还有十来分钟就要到达目的地。看来,眼前这个小岛,正是黑盒子文字中提到的——湖心岛!

此时,已接近夕阳十分,金黄色的阳光照在远处的小岛上,隐约透出梦幻的色彩。她离小岛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陈青青从包的侧面兜里拿出矿泉水,喝了一小口,让自己清醒清醒。她知道,接下来,将有一个未知的世界在等着她。

这到底是哪里?陈青青为什么又来到了这个地方?这得继续说回到陈青青那段灰暗的日子。

当陈青青确认自己得了抑郁症后,突然意识到不能任其发展下去,她需要将自己的抑郁症在还没发展到重度之前及时悬崖勒马。

她总是说干就干。她在论坛上找到一个关于抑郁症热门帖,楼主分享了自己的抑郁症经历,下面竟有上千条回帖,陈青青这才发现这是个比她想象中大很多的群体。

从回帖中,她发现,大家提到的抑郁症治疗方案,无外乎两类:1.药物治疗,2.心理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大多数人是不愿意轻易尝试的。这也难怪,一当听到要依靠药物,不免让人觉得事态严重,有一种与精神病无异的感觉,自然从心底产生惧怕和排斥,再加上很多人提到的副作用,反倒是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剩下只有心理治疗。的确,大多数人相信“心病还需心药医”,然而,找心理医生这一步,也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到不了看医生的严重程度,也有些人无法接受自己心理有病的事实,或是纯粹的抹不开面子,总之,处于纠结之中。

当然,还有一些轻量级的自我疏导方案,比如运动,追剧,包括陈青青曾经热衷的旅行,却多半只在准抑郁阶段有着有限的缓解作用,就像是保健品之于亚健康阶段的作用,一当发展成为一种病症,却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这么一来,陈青青又开始犯愁了,她当下这种状态,既到不了用药物控制的严重程度,也跟很多人一样跨不出找心理医生这一步,对那些轻量级操作更是抱不了希望。再加上,个体千差万别,要想找到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似乎不大可能。

“这个心药,究竟是什么?”她越想越陷入了僵局……

突然,一个回帖吸引了她的眼球:阿尔法俱乐部,欢迎你的加入。字下方放了一个二维码,二维码下方写着一行小字:扫码添加微信小程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