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现实记忆(1 / 2)

阳光渐渐变得些许金黄,似进入变为夕阳的前奏。“天黑前总能赶到吧”陈青青心想。眼前的景色长久不变,她开始有些审美疲劳,先前的兴奋感也逐渐开始消退,她疲惫的眨了眨眼,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灰暗现实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向她的脑细胞袭来,抵挡不住……

眼前这一切,本不是一场旅行。而她,也早不属于因旅行而快乐的20多岁年纪,早在两年前,她已经正式步入30岁——一个没有资格再挥霍青春的年纪!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她的人生似乎发生了一次大分割,就像是到达山顶后的骤然坠落,随之而来的是不受控制的往下、往下,再往下……

30岁那年,陈青青突然感到她周遭的一切正在发生着变化。

陈青青的父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顽固的父母”,这就能解释陈青青毕业后独自一人在大城市闯荡,那么多年过去也尚未打道回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与远在外地的她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头几年,每次通电话,拨视频,父母还会关注她的饮食起居或是工作进展,虽说是家长里短,却多少让她感觉到家的温暖和牵绊。然而,就从30岁那年开始,父母与她的沟通,几乎简化到只有一件事——催婚。而当她提到其余的事情,明显感觉到父母敷衍的态度和漠不关心的语气。

她对于父母如此执着于结婚这件事感到不解。在他们的眼里,好像结婚就意味着成功,不结婚就是失败。好似人生一切其他的事情,再怎么成功,都无法抵达结个婚的高度。她时不时又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懊恼,相比家里的表兄堂弟们,三亲六戚对于她事业的好坏明显不关注,却热衷于对她如何嫁个好男人的探讨。所以,出于一个30岁尚未嫁出去的“剩女”的自知之明,陈青青已无力挽回与父母乃至各亲戚渐行渐远的现实。

其实,对于结婚一事,陈青青并没有刻意回避,只是谈了几段恋爱,终究没有遇到对的人,而彼时很多人随大流式“随便找个人凑合”的观念又完全背离她的价值观。不难推断,她是个彻底的相亲绝缘体,比如,父母跟她一提到某某介绍某某认识之类的话题,她便忍不住极速终止,并且打心底觉得反感。可以说她反对硬凑合的结婚,也可以说她一直在追求理想的婚姻,只是现实始终尚能让她如愿。

然而,讽刺在于,她一直在坚守着某种执念,可是她周围的人已陆续失守。30岁那年,她突然发现她的男女朋友们都陆续结了婚,这其中,纵然有幸运遇到真爱的一小部分,但大部分,似乎都走进了“年龄大了,不想等了,找个人凑合过吧”的怪圈。

眼看着周围的朋友们一个个因结婚而“消失”,曾经与他们一起挥霍青春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陈青青突然感到一阵挫败,似乎自己成为了一个逆行者,与周遭所有人对立了起来,过着与大家格格不入的生活。“我到底又在坚持什么?”她一次次在心里反问自己。

陈青青曾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她从工作以来,一直与人合租,主要不是为了省钱,而在于有室友相伴。其中,最长的一次合租整整持续了三年,她与两个室友从陌生人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那三个女人在床头通宵聊感情、聊八卦的场景,让她至今难以忘却,然而,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也就在她30岁那一年,另外两个姐妹居然都结婚了。

还记得送走最后一个室友的那天晚上,她买了一瓶烈酒,独自一人喝得大醉,在痛哭中睡去……室友们搬走之后,原本热闹的三人房独留下她一人,她第一次尝到了“孤独“的滋味,也开始变成了一个“独来独往”的人。

没过多久,她搬离了三人房,决定从此结束合租生涯,找了一个单身公寓,开始独住。“与他人没有交集,也就没有了痛苦”她试着自我安慰道,试图让自己接受这一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的确,她少了些牵绊的烦恼,却也多了些难耐的寂寞。身边可以交流的朋友越来越少,她觉得自己渐渐活成了一座孤岛。

自从到了30岁,她遇到心事,想要与人倾诉,却发现也困难重重。曾经号称铁哥们的男性朋友,一当结婚,就突然划清了界限,如果再找他们倾诉,便像是以“红颜知己”的身份行破坏人家庭之道,所以,勿碰,她告诫自己。曾经无话不说的闺蜜,一当结婚,关注的也竟是些老公小孩的话题,如果找她们倾诉,就好像自己还是个“只会聊感情,不懂生活”的幼稚少女,所以,也别打扰了。如此一来,只有同是单身者可聊,本就那么一两个,聊来聊去也都是诉苦哀叹,渐渐的,也就不聊了。

经历了几番曲终人散之后,陈青青的性格不知不觉间发生了质的变化。她由先前的乐观开朗,渐渐变得忧郁封闭。曾经以结交友为乐,如今却害怕与人有交集。“无论多好的朋友,终究都会消失”笃定了这一点,她觉得交朋友之类已无多大意义,反倒给自己增添麻烦。

回避了结婚相关话题,又否定了朋友这件事,陈青青索性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她认为唯一可以把握住的“事业”上。某天,她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存款100万!虽说她对于自己“30岁前零存款”的既定事实并不懊悔,但她突然警觉到一点:30岁后务必现实,需要攒钱,事不宜迟!

如此一来,旅行在她的世界里所占比重骤然变小。她开始觉得,把钱花在旅行上没有太大价值,再加上各种大山大水、丛林古道,她都已经走过,再去也丧失了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一次旅行,既减少了进钱的数量,还增加了出钱的数量,这样双向削弱,无疑阻碍了她实现攒钱目标。所以,怎么说,旅行也该从她的生活中淡出了。

30岁,挣钱——已成为陈青青生活的唯一主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