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松雨轩中,大战结束67(1 / 2)

快到晌午,大着肚子已经有点显怀的蔡琰缓缓走进松雨轩中堂。

‘松雨轩’,是杨蟠在蓟城宅邸中书房的名称,这是他和蔡琰共同起的,既谐音‘松腴’之墨韵,又涵盖听风观雨、习文雅乐(yue)之乐(le)。

松雨轩东西两侧各带一间封闭耳房,一间作为杨蟠处理公务文件之所,一间作为典籍存放之所,空间足够大,里边还足以放置软塌、案几、藤椅、衣橱等一应居家必备。除了文件资料功用分类不同外,器物、格局并无二类。

居中的一大片是中堂,见北封闭着一面正墙,墙上挂有名家书画,或者杨蟠三人的作品,其中原创书画以蔡琰、李清照的居多,杨蟠常常骄傲戏言其懒得卖弄,实际上大多是怕江郎才尽,被漏了怯。当然,琴棋书画一道,他确实是不如二女远矣。

尤其是李清照,熟悉以后才发现杨蟠并不是她心中所畅想的那个才华都要满溢的样子。小才女当时还双手揪住杨蟠脸颊直呼后悔,怎么一直到把这厮踹下神坛才发现,哪来的风流才子,就顶多一风趣欠揍,爱捉弄人的混蛋。可惜她已经芳心深许,回不得头了。

北墙屋角处各栽有一盆奇松,此外便是灯烛若干,中央二兽状青铜香炉对坐东西两侧,居中一大型条几,上面摆着文房四宝,还兼顾能放些烹茶器皿,后方置一大号软塌,效用自显。整体布局、色调以青灰为主,单调素雅。

这夫妇三人都喜欢敞开式的书汀,所以松雨轩中堂南除了通天支撑柱外再无遮挡,逢恶劣大风天气才会由下人来临时用门扇遮避。

松雨轩外是一圈走廊,向西直出小院,走廊下便是大片的水池,池中种着朵朵莲花,下藏游鱼,别有一番韵味。

水池中间有一处土石堆砌的‘小岛’,方圆不足二十步,仅仅矗立一假山,连带几根柱子和几株海棠。这仅有的几处花植便是杨蟠和大小才女的心头所好。

婚后三人最喜在此处闲聚,斜风细雨中,郎情妾意,红袖添香。

昨天一大早天气便开始下起了雨,夏日的绵绵细雨正好放空了暑气,松雨轩外水池里的荷花开得正清新脱俗,让整个院子都带着股淡雅和宁静,李清照便陪着蔡琰来此赏花。

二女在此处下棋、操琴、论诗,玩的不亦乐乎,蔡琰大着肚子,天气燥热中难得能遇上身心舒爽的时候,似乎胃口都好了很多。一直到下午,雨越下越大,噼噼啪啪的,好在即便是耳房的软塌也足够大,李清照便陪在蔡琰身侧,二女就此处住了一夜。

一大早,外面微雨绵绵,仍然不休,大小才女在侍女的侍奉下吃过早餐,李清照在中堂门口伴雨抚琴,蔡琰则是转去耳房小眯片刻。

直到蔡琰回笼觉醒,走出耳房时,看到古筝闲置在一边,李清照正背对她低头认真写着什么。

默默走到小才女身后,原来是一副画,墨迹尚新,上面画着一青年将军,身披铠甲斗篷,手带长剑,腰跨宝马,另一手拽着缰绳,马作嘶天长鸣状,与将军遥望北方的神情相交呼应,不是杨蟠又是谁。

画的一角写着一首长短句,诗文虽然尽是将军出塞的豪情壮志,却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春闺女子对其郎君的思念。观其字形潇洒飘逸,不似女子。其辞藻清新精妙,如羚羊挂角一般不入俗套,满满的李才女之风格。

这时李清照刚刚写完最后一句,放下笔,叹了口气,正远远看着连廊外的细雨。边上小火炉温着酒,仅剩半壶,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

蔡琰抿嘴一笑“看来我们家小才女是想念情郎了呀。”

“呀!蔡姐姐。你醒了怎么不叫我。”李清照被吓了一跳,忙扭转身子,抬头看着蔡琰。

看到小妮子脸红扑扑的,想必是已经喝了不少酒,蔡琰缓缓坐下,揽住李清照“小妮子,老实交代,是不是想你男人了?”

返回